鍾離郎君,你家可有熟識的匠人?以陶匠為佳。”
他是為了燒玻璃作準備,高長松研究了一下,認為燒玻璃跟燒陶器有異曲同工之妙,遂想找手藝人。
眼下尚在唐初,未制定嚴格的匠籍制度,這年頭的匠人跟平頭百姓區別不大,不存在一旦入匠籍,世代為匠人的說法,人還是很自由的。
譬如烏斯藏的鐵匠,自己開店做小生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陶匠沒鐵匠那麼自由,這與窯的設立有關,且不說官窯,每一座民窯輻射範圍都挺廣,自由的匠人往往為民窯的所有者僱作長工,多年為一家服務。
從這角度來看,想找脫單的陶匠真挺難。
鍾離珺也不問高長松原因,他深知術業有專攻的道理,生意上的人,他不懂,可幫高長松找人,對他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鍾離珺自然願意幫他。
他卻想不到,自己這一番幫助,為高長松做罐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164章
“成了!成了!”黝黑而粗糙的雙手捧著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楊亭圭那佈滿溝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楊亭圭,揚州人士,世代造瓷,在本地小有名聲,父為躲避戰亂,西逃,最終於長安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