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又有些遠,請客不方便…
其實倒不是唐王氏不會做人,為了省錢將宴請給略去了,而是如果自己請客,那麼家家戶戶都得送禮,大家都不富裕,心裡還不知會怎麼嘀咕呢,如今這般行事,自己節約了,旁人也節約了,禮節又盡到了,皆大歡喜。
所以唐王氏母女三人受到了舊鄰居的熱烈歡迎,當然,大家也一個勁兒的怪唐王氏,說她沒提前打招呼,害得她們連禮物都沒備下…
大家樂呵呵的吹了一會兒牛後,唐王氏就起身告辭了,臨別前還告訴大家,如果大家要寫春聯什麼的,儘管拿著紅紙去攤位上找唐高林就是,和以前一樣,不收錢…
總之,唐家依舊維繫著以往的關係圈,雖然也在努力的結交新朋友。
宋家村的人其實還是挺和善的,大家沒怎麼觀望,就試探著和唐家開始了接觸,雖然雙方的關係沒一日千里,但是好歹有個不錯的開頭。
唐家的屋子在坡地上,孤零零的立在村子外,離村子口大約有10多分鐘的路程,宅基地的選址是宋子墨建議的,他的說法是,哪個村子沒點是非啊,唐家這樣的外來戶如果和大家捱得太近了,難免不會捲進去,一旦捲進去了,那肯定會被人拿來開刀的,還是住的稍微遠點比較好,等站穩了腳,再說其他。
唐燁對宋子墨這番類似於距離產生美的說法很欣賞,但是心裡卻不以為然,自己老爹和宋子墨的關係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人要收拾宋子墨,自家住得再遠,也一樣會被人拿來當敲門磚的…
但是,目前為止,好像宋子墨的人緣還可以。
而搬了新家後,唐家一家人都比以前更忙碌了。
為了多賺些銀子,肥腸攤子並沒捨棄中午的生意,但為了不讓下午的顧客認為肥腸是中午剩下的,所以唐燁只好每天在家和城裡來回跑兩趟,也就是說,每天要走四個小時的路。
每天走四個小時路程的除了唐燁,還有李真。
唐王氏每早送唐燁進城,下午就不去了,地裡的活也不少,所以下午就是李真返回家接唐燁兩姊妹和那一大鍋的肥腸。
而唐蜜中午則沒跟著進城,而是跟著村裡的孩子滿山遍野的撿牛糞,牛糞可以當柴火燒啊…
好在接近年關,肥腸鋪的生意比往常好,有時候連中午都會賣上個20多碗呢,所以,看著踹進兜裡的銅板,唐燁覺得這些辛苦倒也值得。
但唐燁雖然認為辛苦付出是值得的,但是卻對這樣的日子很不滿足,雖然家裡如今有兩間屋了,但唐高林兩口子卻還是和自己兩姐妹擠在一個炕上,確切的說,是半個炕上,為了節約燒炕的柴火…
不過,李真倒讓唐燁還比較滿意,自從唐燁說日後要讓他去學堂後,每日老爹沒生意的時候,他就會很盡力的當一個好學的、很求知若渴的笨鳥,不是為考取功名,而是為了將老爹的寫字攤發揚光大,他私下給唐燁說了,就算日後許多人都會寫字了,但不見得能將字寫好,有紅白喜事什麼的肯定還是會請人寫的…
唐燁連忙誇他孺子可教,凡事都得一步一步來不是。
對於老爹給定的這個上門女婿,唐燁是一肚子的不滿意,可是再不滿意又能怎樣,難道自己還能退婚不成?一個不到9歲的女孩,能將婚事給退了?那無異於痴人說夢。
但是,唐燁也沒法直接將李真給做掉,先不說能不能成功,關鍵是唐燁有時候雖然嘴很毒,但心腸還是很好的,害人的事唐燁還真做不出來。
所以,唐燁目前只能試著給李真創造些成才的機會,至於日後,自己和李真該怎麼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唐燁有時候都在想,老爹要是將李真定給唐蜜就好了,自己可就沒那麼多的煩心事了,可是轉眼一想,自己瞧不上眼的,憑什麼就推給唐蜜啊,唐蜜又不是撿破爛的,所以啊,還是打起精神,走一步看一步吧…
對於李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但對於這個家的生活改善,唐燁卻不打算這麼消極。
搬家後沒多久,唐燁就建議唐高林兩口子搞反季節蔬菜,養小雞、養豬,力求一年之內還清外債還略有盈餘。
但是,唐燁的每一個提議都遭到了無情的否決,搞反季節蔬菜,上哪兒弄玻璃去?要知道整個宋家村,也就只有宋子墨他們這個大家庭裝上了玻璃,養雞、養豬說著輕巧,用什麼喂,如今全家人還在靠買口糧過活呢!
唐燁一點也不犯憷,表示可以借啊,可以找宋子墨借,不白借,給他利息。
唐高林當時就暈了,提醒唐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