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攢下來的。
唐燁聽了這個邏輯後,當時就笑問著,“你俸祿得養家啊,怎麼可能全攢起來?”
“那就花俺的俸祿,生意上賺的錢每年多存70兩,也一樣。”
反正李真就是認為家裡多了70兩的收入,不論怎麼算,每年都應該多存70兩。
如果九王爺和十四王爺認錯了人,他們送的東西貌似應該還回去才對,但是真要還,那家裡的計劃可就全得打亂了,而且,李真也有些心疼,有種割肉的感覺,雖然那些東西本來就不是李真的。
也是,就如後世一窮二白的人突然得了一大筆財產,在自己能自力更生過小康時,怕也沒幾人真能眉頭都不皺一下的就將那一大筆財產還給別人…
李真決定,還不還東西的事,還是從長計宜的好,今天不表態,回去和葉子商量了再說…
“你娘是不是叫崔寶雲?”
李真這回拿眼正視陌生人了,半響才道:“你認識俺娘?”
陌生人又沉默了,李真開始遐想了,這人怎麼會認識娘呢?他和娘是什麼關係啊?…
等了一會兒,誰知道陌生人卻不再問李真的娘了。而是轉而問道,“差事可還辦的順手?”
“啊?”李真沒跟上陌生人的節奏,楞了一下,才回過味來,馬上道:“還好。”心裡卻還在想。他怎麼知道孃的名字呢?
“成親幾年了?”
“有幾年了。”
“孩子多大了?”
“還,還沒孩子。”李真聲音小了些。
“你岳家對你有恩,但是子嗣也是大事。不可不放在心上…”
“是。”李真恭恭敬敬道。
“你好像話很少?”陌生人笑了笑。
“是。”
“你媳婦不准你納妾?”
“啊?沒…”李真有點心虛,九王爺可就坐在旁邊的。
果然,九王爺哼了聲。
李真馬上道:“她的意思是隻要俺同意就行。是俺不同意。不關她的事。”李真打起了精神,暫時將此人為什麼能說出自己母親名字的疑問放到了一邊。
“伉儷情深啊…”陌生人感嘆了句,“但子嗣非同小可,如果無子,百年後,你如何見祖宗?”
“李家祖宗應該無所謂的,呵呵,”李真笑道。
陌生人哽了一下。“那你百年後清明時節誰來祭拜你啊?”
“俺也沒祭拜過俺爹,”李真小聲道,“不是俺不孝順。是俺爹的墳在哪兒俺都不知道…”
九王爺又咳嗽了一聲,李真不知道自己哪句沒說對。但還是住了嘴。
“你有沒有想過你爹也許還在世上?”陌生人又沉默了一會兒,開口問道。
“呵呵,在不在世都無所謂了。”李真笑了笑。
這個問題,李真和唐燁討論過。
某次唐燁和李真閒聊的時候聊到了家世,唐燁覺得很奇怪,“你們一直住在太原,怎麼太原一個親戚也沒有?不合理啊…”
然後唐燁便猜了很多,什麼李真的娘是小妾,懷孕後,李真爹死了,或者沒死,李真娘不為大婦所容,被趕出來了…
什麼李真的爹孃大概是私奔的,中途李真爹去世了,李真娘也不好回鄉…
什麼李真也許是個犯官之後,全家就只逃出來他娘倆…
什麼李真爹移情別戀,李真娘一怒之下離家出走,恩斷義絕…
…
唐燁的猜測很多,李真一一分析著。
“俺娘和俺給趕出來了,但俺應該有外公外婆吧?就算沒有,娘去世時怎麼也該交代一點俺的身世吧,還有,如果俺爹去世了,給俺爹上墳總是行的吧,怎麼從來沒帶俺去過?如果俺爹還在,怎麼也會打發俺去投奔親爹吧?”
“如果是私奔的,俺娘去世前肯定會給俺說老家在哪兒的,爺爺奶奶不認兒子,總要認孫子的吧?”
“俺娘是大腳,肯定不是小姐夫人…小妾?小妾倒有可能,但清明時節總該找個地方認準方向燒個紙啊,俺娘從沒帶俺在清明時候在院子裡燒過紙…”
“恩斷義絕?俺娘雖然很少提及俺爹,但絕對沒有怨恨的情緒…”
一通胡猜後,李真便拿著玉佩去當鋪估價了,想看看玉佩有沒有什麼線索,結果當鋪說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玉,估價30兩。
李真跑了好幾家當鋪,說辭都基本一樣,估價的誤差也就在一兩銀子之間…
於是,李真和唐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