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2 / 4)

小說:無憂歸田 作者:噹噹噹當

連話都不敢說。平時難得見個大官,現在大官就在村裡,還願意教自家小兒本事,哪有不應的?

連好些成年人當了爹甚至當了爺爺的都要跟著報名,武學班的報名一度熱鬧非常。最後報名的人實在太多了,清風雲霽就說將看過他們的資質之後再擇優錄取。

而算學班則是族長提出來的。族長家的大兒子傅天德在敬縣原是做帳房的,後來自己找了門路到敬縣一家書院做了先生。

族長想著這個族學也算寄託了他的希望,當初討論開什麼班時,他就想到了他大兒子。也算是他的一個私心,族裡的孩子如果在他兒子的教導下有了出息,他這個族長臉上也有光得很,在族裡也才說得上話。

他兒子是個秀才,考了幾次舉子不中之後,就當了一名帳房,後來才到書院當了一名先生。他想著這個學堂光傅天河一人是不行的,他兒子可以教程度較淺的啟蒙班學生,然後再教個算學班,將來孩子們學出息了,也多少是件謀生的手段。

大夥討論下來很快就同意了。只不過族長兒子那邊倒是一番波折。

族長與他大兒傅天德說了之後,他兒子倒是想了想就同意了。這學堂目前就兩個教書先生,將來學堂要是出名了,孩子也都出息了,他可是元老,想不被人記住都難。

而且聽他爹說,有兩個比知縣還大的官也在裡面當武學先生,而且知縣老爺還與他們交好。這樣的話,這個學堂一定會得到知縣大人的關注,也會有一些人慕名而來。

這要是做好了,可是得名又得利的事。又在自家門口,倒比在別處做事強。而且還能照顧到家裡兩老。他身為長子,兩個老人又不愛住城裡,他也是日牽夜掛的很。

只是族長的大兒媳不太願意。這過慣了城裡的生活,一時又灰頭土臉地回鄉下當個泥腿子,她可不樂意。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大兒子傅紫寧正在書院苦讀,正備考秀才。大女兒傅紫柳又在備嫁,而三女傅紫杏和四兒傅紫槐又還小。她有心留在城裡照顧大的,又放心不下兩個小的。兩個兒子目前又都在書院讀書,有心讓三女跟著他爹回來,三女兒自己倒不樂意回鄉。

最後聽說就傅天德一人回來。

而藥學班,是傅紫萱自己想開的。傅紫萱本意是想著玉屏山長長的山脈,藥草豐富,可以採些換錢添補家計。另外就是村裡離城裡太遠,又是交通不便的,將來得了急病自己也能撿些藥草來煎服了,還能省些往城裡請大夫的功夫和銀錢。

之所以叫“藥學班”而不是“醫學班”,傅紫萱是想著要收徒的話將來收些有一定基礎的藥童,可能會更好一些。這些鄉民沒一定基礎,字也不認識一個,教他們診脈不太現實,倒是可以教他們一些謀生的手段。

傅紫萱一直有著收徒的想法。她那個師傅一輩子只收了她一個徒弟,而且還是破例收的,想來再不會收了。而師父的傳承是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的。君子涯寫下的醫書、脈案不下幾十本,傅紫萱把它們好好地存在空間裡,總想著有著一日要讓它們見見天日,流傳後世。

而跟著君子涯南來北往看的多了,現行醫館裡幾乎清一色的男大夫。這個時代社會等級森嚴,加上男女有別,女人看病難是個社會問題。

就好像知縣夫人古氏,她自己是個官家夫人都不好對著上門看診的大夫說她哪裡有毛病。看診的男大夫為了避嫌,往往在女患的手上搭張帕子或是拉個簾子了事,不觀診,不按查,不接觸患處。若是顯見的地方還好,若是隱蔽處,只能任由其苦痛毫無作為。

富貴人家還能常食些補藥,貧苦一些的也就只能等死了。傅紫萱一直以為看病,就要看到患者的痛處,不探不查,只探個脈,如何能做到正確看診?如何能對症?

所以傅紫萱一直起心要收些女徒弟。之前在無憂谷因為君子涯是個不願被人打擾的人,倒不好開展。現在倒是可以著手準備了。

這個藥學班,也要分兩塊,一塊除了教孩子認些藥草知識以外,另外一塊是吸收一些媳婦子系統地請人教些接生的本事。

傅紫萱一直想著要組建一個正規的穩婆隊伍。到時候不叫“穩婆”,叫“接生娘子”。這個隊伍要年輕化,吸收一些生過孩子有過哺養小兒經驗的年輕的媳婦,不要年紀太大的婆子。

除了系統的接生以外,這些人還要能指導新晉級當孃的人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家的孩子、如何哺乳、如何坐月子、甚至還要會做一些養身補身的食療等等。這不再是一個低下的行業,它應該是受人尊敬和推崇的。這是傅紫萱要的宗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