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灑落,映在雪地上,分外耀眼。
定楊境內,來了一號大人物,便是鎮西大將軍小得瑟,他已與慕容伏允商議妥當,先鞏固政權,然後再反擊西突厥,慕容伏允也在吐谷渾境內施行一系列變法,使得吐谷渾日漸強大起來。如今,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務,接近劉武周,搞清他與東突厥在私底下的交易,並找到他身邊輔佐他的那位現代人,毒液組織代號黃毛的公孫儒。
在小得瑟來之前,已經寫信給劉武周,畢竟之前已經認識,不需要那麼複雜的前期準備。
馬邑縣,劉武周成名之地,617年劉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亂之機,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開倉賑貧,馳檄境內,得兵萬餘人,自稱太守,依附突厥,攻打各州縣,突厥為了扶植地方割據勢力,冊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隨後自立稱帝,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強盛之勢無人能擋。
“蕭將軍,好久不見,如今聲名遠揚,被那李唐封為鎮西大將軍,如今一人一騎來我定楊,不知所為何事?”劉武周竟然親自迎接,可見對小得瑟的重視,畢竟那一人一騎連挑數將,連破數關的戰績是相當耀眼的。
“看來這定楊的皇帝倒是不歡迎我,好吧,那我這便離去,免得這朋友都沒得做。”小得瑟見劉武周的語氣有些異樣,便準備轉身離去。
“蕭將軍且慢,做朋友,酒肉備足,不過若是公事,將軍請回。”劉武周直言不諱,畢竟現在小得瑟是唐朝的大將軍,自己更是唐朝的眼中釘,有些事,還是要防著一些的好。
“看來定楊的皇帝並不懂我,我蕭某一浪蕩子弟,如何肯為那帝王賣命,蕭某一生只圖結交英豪,若是定楊的皇帝認為蕭某是那趨炎附勢,為了權力不擇手段之人,那蕭某這就告辭。”小得瑟策馬回身,準備離去。
“蕭將軍且慢,陛下並無惡意,小生素聞將軍英明,今日有幸得見,實乃榮幸。蕭將軍不貪戀權勢,那是眾人皆知,我行我素實乃大丈夫所謂,如此自在的態度,讓我眾人羨煞。”劉武周身旁一尋常打扮的人說到。跟在劉武周身邊的一共有五個人,除了兩人站在兩側,另外三個則是站在身後。
小得瑟回身看去,是一位在普通不過的中年人,長相也並不出奇,放在人堆裡,根本找不出來,身材消瘦,舉止文雅,不過能站在劉武周身邊,並且如此說話之人,想必不是凡人。
“這位先生是?”小得瑟問道。
“在下只是一介平民,不勞將軍過問。”那人竟然委婉的推辭了。
小得瑟十分疑惑,這古代人都想些什麼,關係太過混亂,不過這個自稱平民的人一定不普通。
“哈哈,蕭將軍,切莫怪我,快,裡邊請。”劉武周的情緒也緩和了許多,趕忙邀請小得瑟進城。小得瑟見狀,也淡然一笑,看來這平民說話,倒是很管用。隨即翻身下馬,與劉武周等人朝城中走去。
這一路上,見許多達官顯貴見到這位平民打招呼,那攀附之意甚至多過對劉武周,而且一旁的劉武周對這一現象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滿,反而顯得十分高興。
而且根據城中的狀況,也沒有出現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的現象,反而是國泰民安,一副欣欣向榮的架勢,百姓都有所依,有所收,有所養,而且,劉武周在城中走動,根本沒有軍隊護行,也不騎馬坐轎,只是步行,與常人無異,甚至會和一些當地的英豪稱兄道弟,毫無帝王之威嚴,根本不想一位皇帝,倒像是幫助定楊百姓脫貧致富的領路人,更像是大家的一個好朋友。
“將軍不要驚奇,陛下雖然身份尊貴,可是並無架子,官民同樂,這定楊倒也是一片和諧。”另一個站在劉武周身邊的人走了過來,此人穿著就比較華麗了,看上去應該是城中的大戶,不知為何,這劉武周身邊跟著的,都是當地的人,而並無官吏。
“哦?那朝中的文武百官呢?”小得瑟問道,按理說,身為皇帝的身邊,肯定要有幾個官員吧。
“將軍有所不知,之前的確是戒律森嚴,整日打殺,搞得民不聊生,多虧了那付家豪的到來,大膽的改革,使得定楊才有瞭如今的繁榮景象。”那人指了指之前與小得瑟說話的那位說到。
“哦?不知這付家豪是什麼來歷,竟有如此之能?”小得瑟對這個人表示有些懷疑,說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黃毛公孫儒。
“此人原來只是這城中的富商,不過為人低調,又喜好詩詞,機緣巧合下與陛下相識,與陛下探討這安國之計,陛下甚是賞識,便將此人帶在身邊,並接受他的改革,以至定楊如今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