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壽節過後,長安城裡的過節的那般火熱的氣氛仍舊沒有消散,反而是越演越盛了。 各個坊中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熱烈的討論著萬壽節當日,那郎官兒在朱雀廣場上講的事兒,別說是普通黎民了,就是高門大戶裡的郎君、娘子都聚在一起說個不停。 萬家,主院,偏廳內。 萬家三房,也就是萬家的庶子萬三郎的媳婦子芳娘正在和萬家當家主母萬家大夫人,也是芳孃的大嫂在探話兒。 “......三郎想著,這也算是一條出路。 若是要去,定是一家子都要跟過去的,宇哥兒本來也沒什麼唸書的天分,跟著我們一道兒去了北邊,說不得還能開開智來。 只是,嫂子,我不與你說謊,我們這房現如今賬上也就不到二百兩銀子。 想當初,是我孃家沒落了,要不是三郎他守諾,我怕不是也不能嫁來萬家來。 只我們決定這一大家子都走的話,這,分家的銀子還是得要的。 姨娘她去的早,留下的體己我和三郎本也就沒打算動,想要按著姨娘說的,全都留給小姑當作嫁妝來的。 阿耶在的時候,說了我們這房能分得一成家產。” 芳娘說到這兒,抬眼看了萬大嫂一眼,然後又低下頭去了。 “三郎的意思,是想讓我與嫂子問問,如今這時候,可能如數分給我們?” 萬大嫂實在是沒想到平日裡不聲不響,除了祭祖和中秋、元正這般需要全家出場的節日之外,在家裡悄默聲兒的只關起院門過自己個兒的日子的三房,這回竟然能有這般的魄力,要攜著全家大小都往北地那等苦寒不安定的地方去。 “你等等,這事兒不小,待我與郎主說了後,我再給你答覆來。” “哎,勞累嫂子了。” 送芳孃的婆子回來了,看著在走神兒的萬大嫂只得輕咳了一聲兒,見萬大嫂回過神兒來了,才福了福身子對著萬大嫂回話兒:“夫人,芳娘子徑直回了蘭花院。” 萬大嫂點點頭,表示自己知曉了,“打水,為我淨面,我得去後頭見見老夫人來。” 是的,萬大嫂盯著芳孃的行蹤,就是要看看她會不會去找萬老夫人去。 見芳娘並未去,那她這個萬家現在的當家主母自然要去萬老夫人的院子裡和萬老夫人好好說說這檔子事兒了。 而芳娘回到蘭花院後,就見自己的陪嫁婆子正指揮著她家的小郎收拾箱子。 “小姑呢?” “慧姐兒在偏廳裡頭帶著宇哥兒讀書咧。” 芳娘在偏廳外頭見裡頭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兒在用功呢,就沒進去了,轉而回了房,收拾物什去了。 一邊收拾著東西,芳娘就想起了前兩日夜裡,自家郞婿萬家三郎與她手拉著手分析利弊,告知她為何自家要趕著這回大唐遷民去邊城的順風,離開長安,好能正兒八經的脫離萬家來。 “我是庶子,我親阿孃是阿耶年過四十歲後抬進門兒的,阿孃她生了我後,隔了六年又生了小妹來。 我自小就是看著母親的臉色過活的,我阿孃一直說,母親不克扣我的衣食,還讓我開了蒙唸書識字了,那這已經是頂頂好的日子了。 阿孃一直教我感恩來。 只我在唸書一道上並不開竅,唸了這麼多年書,也就是認個字兒,知道些道理罷了。 我在家裡本就不受重視,自從阿耶過世後,母親就更不耐煩待見我了,若不是阿孃得了咳疾突然去了,我怕不是再也不會被母親叫到跟前兒說話。 我在家就是這麼個情況,芳娘,你嫁給了我,著實是委屈你了。” 說著說著,連聲音都帶了些哽咽的萬三郎,心中實在是委屈難受的很。 大好男兒,不說建功立業吧,還要向自己的媳婦子講述自己在家不受待見的事實,這般的勇氣,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有那心眼兒不大的,怕不是裝作自己是個郎君,與媳婦子裝腔作勢才好。 只這一點上,萬家三郎就是個偉丈夫了。 “大兄、二兄待我雖不是多親近,但總有一分兄弟情誼在,畢竟我與大兄、二兄總是差著歲數的。 我也是自小就習慣了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可是,芳娘,那日,我在正堂外頭,看到院子裡宇哥兒手裡的竹蜻蜓被忠哥兒(萬二兄的小兒子)搶去,宇哥兒去要,忠哥兒竟是對他說:‘小娘養的,就不給你。’ 我心裡苦啊。 芳娘,我心裡苦。” 萬三郎這麼一說,芳娘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天傍晚,萬三郎抱著宇哥兒,宇哥兒手裡拿著個竹蜻蜓回來的事兒了,芳娘記得自己當時自己還問宇哥兒:“怎的哭了?這臉上的淚痕也不擦擦,叫風吹了就該疼嘍。” “郎君! 你,你怎麼想的你就說,我和孩子都跟著你,你去哪兒我們都跟著你。” 萬三郎握住芳孃的手,這才緩了口氣繼續說:“我們必須離開萬家,只有離開萬家了,咱們才能抬起頭做人來。 我自小看人眼色長大的,我的孩子不能再學我如此了,要不然我這支上的人,怕不是要世世代代都要當萬家的看臉蟲來。” 而讓萬三郎最高興的是,他說了要離開長安城,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