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娘帶著這滿滿一車來自郭家給的回禮回到李家後,李母她們都驚訝於禮物之多。 “這做官的人家到底是和咱們家不一樣啊,瞧瞧,這給的回禮,當真是......” 李二嫂這話停在此處,她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了。 李母也是真覺得多,不過她現在只是在檢視回禮上都有什麼,倒沒有學李二嫂那般大咧咧的就直接說出口來。 李三娘倒是看了李二嫂一眼後,轉過頭去對著李母說:“阿孃,你瞧瞧,給家裡人都分下去吧,那有的不吃不用,放起來就浪費了。” 餘下的幾日裡,李三娘就沒有再出門去,就只在家裡陪著露珠兒,很是在家玩了幾日芭比換裝遊戲。 哈哈,就是在家打扮露珠兒,給露珠兒扎頭髮,換衣裳什麼的。 當然了,並非是一套套的讓露珠兒穿上換下,只是把衣裳都從衣櫃之中拿出來,一件件的問露珠兒喜歡怎麼穿,兩人在一起搭配著玩兒來。 這一日,晚食過後,一大家子齊聚在正堂和偏廳裡頭閒話。 李三娘還問了李二兄:“二兄,你可知這哪裡有技藝好的畫師? 我想請畫師給露珠兒好好畫上幾張小像,若是能行,待得虎頭回來了,咱們一大家子站一塊兒畫一張全家福那才好呢。” “那得去才子街去找了,那一條街上賣字畫的鋪子裡多半都是有畫師的。 你就是有這想法,也得等過了十五才好說。 畢竟,這還在年裡,誰會出來攬活呢?” 李三娘點頭,表示知曉了。 ...... 今年的上元節,雖然沒有去年那會子是正臨武帝整壽時的場面大,但因著早前大唐打了勝仗,又開通互市,允許平民參與,且又傳出了朝廷有意組織船隊走海上絲綢之路的風聲,這一年的長安城是比去年裡的人還要多的。 而李家人這幾天也是歡喜的很,蓋因著正月初十那一天,有傳信兵往李家送了信。 這信自然是遠在邊關的李大郎和十九寫的。 當時接待傳信兵的李二兄還特意問了人:“王兄,怎的這時候竟是來送信了? 快下馬進屋裡喝口熱茶,暖暖身子吧。” 傳信兵騎在馬上,從腿邊的褡褳裡頭找出兩封信遞給李二兄,“謝你好意了,”傳信兵輕輕拍了下腿兩邊的褡褳,“這還有的忙,就不進去了。 嗐,還不是那幫子跟著去邊關遷移的人,年前去了,見著好了,這還沒到年關呢,就想著捎信兒給長安。 這本來就是要在開春陽春三月的時候,大軍就會回長安得賞了,如此,施將軍就讓我們這些傳信的辛苦辛苦,提前走一趟來了。 得,不多說了,還得去下一家。” 李二兄拱了拱手後,就看著傳信兵拽著韁繩往路口去了。 李二兄回了家,李母就迫不及待的直接拆了李大郎的信。 抱著小六郎穿得厚實的李大嫂就在李母身旁等著,身為人母,她自然也是擔心這遠在千里之外,已經要有半年多沒見過了的大兒子的。 當然了,這會子留在家裡的人,就沒有不想看信的,就連李父都從藥櫃上走到正堂裡頭了,就等著李母看完信後,他能第二個看。 而這會子李三娘也在看信,只不過她看的是十九寫的信。 李二兄他們在一旁坐著等著看李大郎的信,但也沒錯過李母在看信時的表情,隨著李母臉上眉頭舒展的樣子逐漸變成蹩著眉頭,且臉上的表情也越來越肅然,李二兄他們互相對視一眼,都覺出了幾分不對來了。 李二兄本想問李三娘一下,十九的信中到底是都寫了什麼,能讓李母這般態度的。 可等李二兄去瞧李三娘,李三娘此時此刻的臉上的表情竟然也是肅然的。 這下子,全家人都知道這必然就是出事了,且還得是大事。 信再長,也有看完的時候,李母看完信後,直接把信遞給了坐在正堂上首假裝自己不著急等著看信的李父手中。 而李三娘則是把十九寫給她的信的第二張抽出來遞給了李大嫂,李三娘則接過了李大嫂懷裡的小六郎。 如此,李父看完李大郎的信後,就給了李二兄。 一刻鐘後,一大家子,除了已經去當值了的李大兄,家裡從李父李母,到李二郎就都看過了李大郎和十九的信了。 其實兩人的信裡,除了交代了一下自己在邊關的日子,訴說了自己安全且健康之外,李大郎的信裡就著重寫了被紅娘和郭團練使尋親的事,十九寫的信的第二頁也是帶著說了這事兒來。 再就是兩人都說了,開春後三月中下旬的時候,早前從長安出發的大軍該是就會回返了,到時候,他們兩人應該也會跟著大軍回返長安。 是要來長安接受武帝的褒獎和犒勞,按著軍功該升職的升職,該發錢的發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運回在邊關的兵士的屍身,安葬在京郊的陵園之中。 正堂之中,除了偏廳裡傳來的露珠兒、小四郎和小五郎玩耍的聲音之外,此時此刻再沒有別的什麼動靜了。 最後,還是李二兄先開了口:“天色挺晚了,準備準備吃晚食吧。 虎頭信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