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ivy的月票)
梅茹英把李三娘帶來的聘書留下了,但並沒有直接應承下來說會去女醫學堂當先生,只說了一句:“此事不算小,讓我多想些日子,可行?”
李三娘自然是應下梅茹英這話了,畢竟,她本也沒想著會一次就成功。
時下不是沒有女先生,但多半都是世家貴族給家中的女娘請的先生,教導也不過就是琴棋書畫、刺繡那些東西,為得是未來自家女娘能高嫁。
如此,高嫁的女娘才好央著郞婿來提攜孃家的郎君來。
換句話說,他們此舉不過是把家中女娘包裝得更好看一些,好能賣到高門,能得個高價來的。
而這些女先生也多半都是沒落家族的已婚婦人,需得這束脩錢,才應了高門所聘去教導人家家中的女娘。
這般的家學的學生數量不多,一般多為五六位到十來位不等。
而像露珠兒那般,去女校讀書的學堂倒是人多了,一班少數也有二三十人來的。
且那學堂裡相應的所教授的倒是與男子學堂差不多少了,君子六藝所有的禮、樂、射、御、書、數,除了射、御之外,其他四樣都是有的。
那學堂之中的先生,多為年歲較長的男子,並不是沒有婦人,年長婦人去做先生的也有幾個,李三娘就聽露珠兒提起過,她們學堂裡教琴的先生就是個女先生來。
但這二者,不論是世家貴族的家學還是女子學堂,都是與李三娘要建的女醫學堂是完全不一樣的。
頭一個,女醫學堂的學生,必定是來自各個階層的女娘,且應該大半都是平民裡的人,為了將來有個營生才想學醫的。
哪怕做不成女醫,就是做個醫女也是好的。
這學生的資質各有不同,孔夫子所說有教無類,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其次,醫師這個行當的傳統,就是師傅帶徒弟,一帶就是一輩子。
常言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別說醫師了,就是木匠、鐵匠那也都是一樣的。
會一樣能吃飽飯的技能,是一輩子的事兒,若是能行,大多人只會傳給家中子嗣,哪裡會教授給外人去呢?
而李三娘請人去學堂做先生,可不就有些砸人飯碗的意思麼?
這建學堂的事兒,要不是看在李三娘已經在太醫署做了官,還在醫師交流大會上得了太平公主的誇讚,引申出李三娘是武帝大大罩著的人,這女醫學堂哪裡會辦得起來
李三娘這女醫學堂在某些人眼裡,那可是侵佔了他們的利益的了。
醫療保障這事兒,在沒有大批次的培養出醫師之前,就是隻有上層階級才能享受的東西。
可以說,這就是壟斷的服務。
太醫署於宮內當值的醫師,隨便哪一個放出去於民間,那得有多大用啊?
少說,一天就能多救十幾二十幾個人吧。
可這麼厲害的醫師,卻只能專門供給給宮內那些人使喚。
以上種種,都是事兒。
所以,梅茹英暫不答應去女醫學堂當先生,李三娘很是理解。
李三娘也想過pnB,若是真的請不到人,大不了就請太醫署裡的眾醫師抽空去給上課就是了。
在這個封建王朝裡,最高統治者武帝大大支援的事兒,李三娘覺得自己不可能辦不成。
問題就是,辦得好不好?
從高老醫師那裡回來已經兩天了,李三娘仍舊是沒有收到來自梅茹英的同意做女先生的書信。
她不禁有些嘆氣起來,未等她這口氣全部吐出口來,宋茯苓腳步不慢的進得門來,她面目焦急把手中的書信遞上前去:“師傅,於雪蓮的貼身婢女在外頭,這是她遞進來的書信,應是有事。”
李三娘趕緊接過書信,開啟剛看了不過幾行,她就眉頭緊皺起來,抬起頭,她對著宋茯苓吩咐道:“把那婢女請進來,我有話問她。”
宋茯苓應了一聲,抬步就往外去。
而一直在李三娘斜對角的桌子上坐著的秋香這會子也站了起來,她走過去,看著李三娘一目十行速度極快的看向那不過薄薄一張的信紙。
李三娘看完信,面對秋香看過來的疑問眼神,她直接把手中的信遞給了秋香。
秋香一邊看信,一邊吃驚的說:“這這於家也太太”
秋香實在找不出合適的詞彙來形容,只張口驚訝的看向李三娘。
李三娘恨恨嘆出一口氣:“太喪心病狂了,竟是連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