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農業的村莊,出現一些失地、失業的農民,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隱患。
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無疑我們應該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但是從我國國情出發,不能以犧牲農業發展二、三產業,不能以犧牲農業資源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在廣大農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應把農業發展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把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程序中,應防止忽視農業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問題,防止出現沒有耕地、沒有農業的村莊。在城鄉結合部地區發展二、三產業固然重要,但應從實際出發,發揮農業資源優勢,重視發展以農業為依託的、為農民農業服務的二、三產業。應當指出,我國大中城市數量多,城鄉結合部面積大。保護好城鄉結合部的耕地不可忽視,發展好城鄉結合部的農業十分重要。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同樣肩負著糧食、蔬菜和畜產品等的生產任務。城鄉結合部農村農產品生產,在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供給中佔有重要地位,對保證大中城市對農產品的需求舉足輕重。因此,無論是農區農村還是城鄉結合部農村,都應把建設現代農業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位置,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支撐。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糧食需求剛性增長態勢明顯(1)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滿足了社會對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雖然近些年農業生產加快發展,糧食連續穩定增產,但糧食消費需求增長較快,確保糧食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壓力加大。
15�62億多人農產品消費從“自給型”轉變為“商品型”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口糧消費穩定增長,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較快增長。現在農產品消費每年大體增加400萬噸糧食、80萬噸肉類、100萬噸植物油的需求。從糧食生產總量看,2006年、2007年度產需缺口1810萬噸,7個主銷區產需缺口擴大到5175萬噸。從農產品消費需求看,農產品產量增長率明顯低於消費需求增長率。同10年前相比,同樣產量的糧食及肉類,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增加,保障能力降低了,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糧食產量近10年來的平均增長速度為0�2%;消費需求平均增長速度為1�1%;肉類產量10年來的平均增長速度為4�4%,消費需求平均增長速度為5�0%(只計算家庭消費)。據專家預測,2010年我國糧食需求總量將至少達到52500萬噸,比2007年增長5�5%,年均增長1�1%。但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提高單產面臨諸多困難,糧食供求緊平衡將成為一種常態。
近些年來,我國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第一,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口糧消費不斷增長。近10年我國人口淨增加了近9000萬人。若按每年人均口糧消費200千克、肉類20千克計算,糧食和肉類消費需求分別淨增加1800萬噸和180萬噸。到2007年底,我國城鎮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5�9億人,如果按每年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城鎮人口將達到8�4億人。第二,農民大量進城務工,城市增加了新的消費群體。截至2007年底,我國有2�1億農民進城務工。這2�1億人大多數是從農產品生產者轉變為純粹的消費者,農產品消費從“自給型”轉變為“商品型”,從而大幅增加了農產品消費的商品量。以豬肉消費為例,僅計算家庭人均年消費量,城市比農村多出4�5千克,轉移2億人口即增加了90萬噸豬肉消費量,增加了400萬噸的豬肉商品量。此外,一些大中城市及周邊地區逐步退出糧食生產甚至農業生產領域,既降低了糧食產量,又增加了需求。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農民進城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消費的商品量將進一步增加。
15�7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消費持續增加
隨著我國畜牧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飼料糧消費不斷增加,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飼料糧用量逐年增加。1978年為4575萬噸,2007年達1715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4�7%。其中,飼用玉米為9800萬噸,佔飼料糧的57�1%。1978年飼料糧佔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僅為15�0%,1990年為24�4%,1995年為31�2%,2007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