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足跡來到九夷之地後,才發現,九夷之地的夷民們已經同人族差不多了,同樣修習詩書禮儀,住在房屋當中,有城邦王侯和官員。
九夷之民徹底地被教化了,後來融入了人族當中,成為了唯一一個和人族關係融洽,徹底地互通有無的蠻族。
這就成為了聖殿當中主張教化蠻族半聖們最有利的佐證,也正是因為有了孔聖人的先例在,聖殿才允許有人族的詩書經典、百家思想流向各個蠻族當中。可是,上千年過去,收效卻甚微,除了九夷以外,再也沒有一個蠻族被人族思想教化。
“聖人孔子既然能夠教化九夷,那就一定是有辦法教化其他的蠻族的……”
蘇林智海內的三種思想在不斷地運轉,於此同時,聖字“縱”也閃閃發光,似乎想要用自己的合縱之道給予蘇林一些啟發來。
“主站、主殺肯定是不對的。一味的殺戮是殺不盡的,反而更會激發雙方的矛盾和仇恨。但是要說和,卻也似乎不太可能。上千年的仇恨,又豈是那麼容易解開的?可若是學習孔聖推行教化呢?單純的教化卻也似乎不再適用,妖蠻也分不同的部族,針對不同的部族,必然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對了……那就分而化之,採取不同的針對策略……”
三種思想的縝密推斷,讓蘇林的想法越來越趨於完善,不再猶豫,蘇林深吸一口氣,緩緩地提起了桌上的文寶毛筆。
ps:第一更!
第一百五十七章化
“聖人孔子居九夷,行教化之功。妖蠻之屬,非不可教也。然此乃累世之功,非一朝一夕能成……”
奮筆疾書,念頭通達,精神思想明確,蘇林根本不需要停頓片刻阻止語言,思想到哪兒,筆尖方寸就寫到哪裡。從聖人孔子教化九夷開始,詳細地引用了諸多聖人對付妖蠻的對策,從戰、殺、和等等諸多角度進行論述。
以縱橫家的雄辯才思,逐個分析利弊。以縱橫家的合縱思想,將所有的方法進行一個大綜合。針對不同的妖蠻採取不同態度的政策方針。
洋洋灑灑上千言的墨義,雖然不是成篇的文賦,只不過是針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