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視為能“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之物,煉丹術士則認為那是“神丹大藥”。
�(二)煉丹方法
�在道教煉丹術中,由上述丹砂、汞、黃金鉛等物質製成的丹藥種類很多,制丹方法也很多,有所謂岷山丹法、務成子丹法、羨門子丹法等,但基本方法不外乎兩種:火法煉丹、水法煉丹。
�火法煉丹是透過爐水加溫,使丹砂等固態物質發生反應煉製成丹的方法,包括蒸餾、昇華、化合和各種伏火法等。煉丹術士們採用蒸餾法,由丹砂提取水銀,即所謂“抽砂鍊汞”。昇華和化合常與研磨法合用,如金屬同汞反應生成汞齊,先將金屬製成粉或細碎顆粒,然後與汞研磨則易於化合。各種伏火法是煉丹家們經常用到的方法,包括養火、頂火、燠、炮、、煅等等,名目繁多,根本目的就是加熱使藥物變性,達到一定的藥物處理效果。
�水法煉丹是將諸藥物消化成水,在溶解狀態下發生反應。水法煉丹中使用的方法很多,葛洪的著作中載有“丹砂水法”、“治作雄黃水法”、“礬石水”等多種。如丹砂水法,要用硝石(Kno�3)和醋酸(cH�3oH)配合,還要用石膽(cuSo4)作催化劑,才能將丹砂化為水。反應式是這樣的:
�3HgS+8Kno�3+8cH�3oH—cuSo�43(ccH�3o)
�3Hg+3K�2So�4+8no+2cH�3oK+4H�2o醋酸汞硫酸鉀醋酸鉀
�這種把酸鹼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統一起來的方法,是我國古代煉丹化學上的一大創造。
在水法煉丹中,煉丹家們還注意控制溫度增加物質的溶解度,使藥物徹底化為水,以符合丹家水服的標準。
�(三)實驗化學的先軀
�一千餘年來,煉丹道士們就是利用上述方法,在深山老林中,在屏絕塵俗囂擾的高牆內,架爐安鼎、鍊金燒丹,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經歷了一次次實驗中的沮喪和狂喜。在一種虛妄的觀念指導下,他們的實踐活動雖然表現出十足的荒謬,充滿著虔誠的幻想,但在科學史上,卻成為實驗化學的先軀。
�首先是,煉丹術士們積累的關於物質變化的具體知識不容忽視。他們設想賤金屬可以變成金銀,水銀可以變成黃金,用各種金石藥物配起來可以合成或分解成新的物質,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奇想,其合理內容是和近代化學暗合的。
�其次,煉丹術士們在毒煙籠罩的丹房裡做著長期的、大量的實驗,摸索著製造金丹的原料和原料的配方,以及操作方法,特別是加熱的程式、溫度高低的控制。這一切,正是原始的化學實驗。
�再次,煉丹術士們在長期的實驗中逐步積累了對物質的化學效能的認識,學會了描述、鑑別不同化學物質的方法。例如,我們知道,鉀鹽燃燒時火焰為紫色,鈉鹽的火焰為黃色,而陶弘景就記載了硝石(硝酸鉀Kno�3)的火焰鑑別法,說將它“強燒之,紫青煙起。”直到今天,我們在實驗室還用火焰的顏色來區別不少的物質。1400多年前的陶弘景就學會了這種方法,應該說是了不起的。
�三、火藥在意外中發明
�火藥的發明與道教的煉丹術很有關係。煉丹術對人類的最大貢獻,除了擔當實驗化學的先軀外,就是道士們在燒煉丹藥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發明了火藥。
�我們知道,火藥的原始配方,是由硫黃(S)、硝石(Kno�3)和炭(c)研末後
混合而成。硫黃和硝石是古代煉丹者們水法煉丹中的兩種石藥,煉丹家認為這兩種石藥含有陽火之毒,能敗人五臟。在水法煉製之前,必須制伏火毒,將兩物用火燒一下,火毒便會自去,這叫以毒攻毒,這個過程稱為“伏火”。在伏火過程中,稍有不當,就會劇烈燃燒或爆炸,發生意外事故,煉丹家正是在意外事故中發明了火藥的原始配方。
�在古代,“伏火”所用的藥料大約有如下三類:
�一是用硝石、玄胴腸(豬大腸)、松脂與雄黃合煉去火毒。玄胴腸和松脂加熱炭化後即相當於木炭成分,而雄黃含硫。這一配方與現代的黑方炸藥配方几乎完全相同。這一方法的具體操作,見於葛洪所著《抱朴子仙藥》。
�二是用硫黃、雄黃、硝石與蜂蜜合煉。蜂蜜相當於木炭的作用,能與硫、硝石充分混合炭化,三者合在一起,即為爆炸混合物,可劇烈燃燒。
�三是用硫黃、硝石與皂角子合煉。在孫思邈所著的《丹經》中記載了具體的操作方法。方法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