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人。”蕭漢又道:“你可有把握把這些人挖出來?”鄭賓變了臉色道:“大宋國勢強盛,如果抓了人家細作,傳回江北便是天大的麻煩。到時我脫不了干係,現在又是太子監國,僕射嚴大人還不要了我的小命?”
蕭漢冷笑道:“我今日前來並不是聽你叫苦的,你只要把諸國派駐金陵的探子告訴我,然後讓你的人打探清楚他們的聯絡方式和傳遞情報的路徑,其餘的事自有我去做,與你沒有任何關係,就算出了事,李存嘉也怪罪不到你頭上。”
鄭賓吐出一口濁氣,看了蕭漢數眼,想到不能再表現得畏畏縮縮,如果鄭王得知,失了對自己的信任,以後自己可就難以交待。鄭賓輕輕用一根手指敲擊著桌子道:“現在金陵城內足有四十多名大宋密探,各地有六十多人。又有大蜀密探十餘人,南漢細作十多人,錢氏細作六七人,北方漢國五六人,大遼探子十餘人。其實現在各國相對平靜,沒有大的戰事,這些密探也沒有什麼事情,平常就是借做生意掩護,我們礙於諸國關係,不便動手。”
蕭漢皺眉道:“這麼多人?現在你別的不用做,只要把大宋、吳越兩國的細作名單和地址搞清楚,其餘的事由我來做。”鄭賓疑惑道:“現在國主剛走,鄭王如果動了人家細作,大宋怪罪怎麼辦?”
蕭漢笑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是你我該問的問題,我們最好保持沉默。如果出事,自有吳王太子和鄭王擔當,與你我無干。”鄭賓徹底放心,他最怕蕭漢一招不慎把自己連累,聽他如此說,自是天塌了有大個子頂住,自己只要悄悄辦完鄭王交待之事,其他的隨這個年輕人去折騰吧。
想至此處,鄭賓鄭重點頭道:“蕭掌門,此事辦來不易,頗費時日,不知道你幾時要名單?”蕭漢沉思道:“我還有些私事要辦,來回也得一個多月,這個時間足夠你辦好此事了吧?”
鄭賓點頭道:“這就好辦,到時我必會把詳細名單交於蕭掌門手上。”蕭漢又細細問起諸國在金陵的細作情況,鄭賓告訴他一些事例,讓蕭漢直感嘆絕對是現實版的《潛伏》。
最經典的故事是淮南之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李景派皇弟李景達率大軍前去支援。潛伏在金陵的原後周細作衛大明成功策反十餘名軍官陣前反水,導致南唐軍隊大敗,戰後收攏敗兵,衛大明再次出面,花言巧語哄得數萬百姓投奔後周,並派手下細作極力勸誘張全約投降,最後雖未成功,他本人卻勝利脫身北去,逃到東京當了開封府推官。
又有一名大周細作田承諭,此人是個木匠,手藝高明,很受達官貴人喜愛,收集了許多高官情報送往大周,大周掌握這些高官隱秘後秘密威脅他們為大周服務,淮南之戰後南唐國主李景本有心收拾軍隊再戰,奈何朝中高官一致反對,李景為人闇弱,只好選擇投降,割讓十四州給大周。
李景後來得知此事,氣得差點吐血,派人去抓田承諭,卻早逃到北方去了,對那些被大周收買的高官,李景無可奈何,一是數量之巨令人害怕,二是盤根錯節,牽一髮動全身。當初只是查辦了一個小小工部侍郎,上至左右僕射,下至普通官員,全部上書不希望興起大案,說這樣會撼動國體,危及社稷。到最後連吳王、鄭王都上書反對查辦,說這樣會激怒大周,帶來不測。
蕭漢嘆氣連聲,沒想到居然會有這樣的事情,堂堂一國之君處罰官員都要看大周的臉面,這國勢也算衰敗到了極點。
二人又談了半個時辰,眼看月上中天,蕭漢這才帶著江東閣悄然離開。
第二天一早起來,蕭漢和眾人一起下樓吃了早飯,看到進出好多客人,好奇地問小二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小二告訴他說每年二月二都會在秦淮河舉辦龍舟大賽,這些便是各地前來觀看的客商百姓。
蕭漢對這些事並不關心,吩咐司馬安潛回大宋,找到赤陽殿掌門仇寧,把自己親筆寫的一封信交給他。又讓楚天舒帶著武當七子悄悄離開金陵前往池州住下,並託他把一封信交給張全約。
一切安排完畢,蕭漢帶著江東閣在城裡轉悠了兩天,發現過節的氣氛仍然很濃,城內也並未因為國主西遷而受什麼影響,特別是秦淮河一到晚上燈火通明,大小花船悉數登場,風流雅士、富商巨賈、書生才子趨之若鶩,倒比趕集還要熱鬧。
蕭漢其實很想上到花船上看看,想到江東閣跟著自己,如果李月螢知道不知道又會出什麼事情,還是罷了。
城內到處是巡街軍兵,蕭漢想到張誠、趙安還在軍中,當即趕到軍營見二人。蕭漢和二人商量半天,這才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