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計,不外乎革故納新四個字。”
………………………………
第五0三章 不破不立
李從善雙眼一亮,探身過來道:“具體如何,請一一點明,本王不才,願意盡力一試。”他與蕭漢結識太久,二人又多番交流,對他的本事與才能早已是欽敬有加,只把他看做天人一般。
此次政變成功,雖說有運氣成分,也是蕭漢早先策劃周全。計劃洩漏之後,又得蕭漢及時補救,才有今日。李從善心中對待蕭漢已不是一個妹夫那般簡單,真真正正把他看做諸葛武侯、留侯張子房一般。
蕭漢因了李月螢的關係也對他親近有加,二人倒更像是一對摯友。蕭漢看他一臉迫切,微笑道:“我接下來說得一些話有些可能諸位一時接受不了,能用的就聽聽,不能用的就當我一時失言。”
陳喬笑道:“別賣關子,再拖下去天就亮了。”蕭漢慢慢變了臉色,站起身子正色道:“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首先是要從制度層面上設計。”李從善使個眼色過去,徐鉉立時拿出紙筆坐到邊上一張桌後記錄。
蕭漢掃一眼眾人,繼續道:“江南百萬百姓,不外乎工、農、兵、士、商,制度建設搞得好,百姓安康寧和,國家自然太平。而管理國家靠的又是各級官吏,自古至今,為何那些大一統王朝相繼覆滅?那就是各級官吏層層盤剝百姓所致,說得直白一點,先王創業艱難,後兩代子弟還能勉力守住,如果後世稍有不賢,各級官吏缺乏約束,便會大肆貪汙腐敗,好比一棵大樹,眾官便如駐蟲,不論它盤根錯節,仍會被眾多駐蟲啃倒。”
眾人相繼變了臉色,陳喬卻是一臉不以為然,數次欲言又止,被李從善眼色止住。蕭漢自然看在眼裡,接著陳述自己的觀點。
蕭漢講道一個王朝前三代勉強守成,過後往往便會後繼乏人,這樣造成的結果不是外戚專權便是宦官專政,百官尸位素餐,得過且過,貪汙橫行,正義不伸,勉強掙扎數年,跟著便是水旱蝗災四起。
百姓衣食無著,又被徵收重賦,走投無路便會造反,整個國家便會陷入動盪,處敵趁機入侵,國破家亡的命運便會一次又一次上演。
這些東西李從善自然知道,蕭漢也曾多次給他講過,因此聽得有些沉悶。蕭漢一直看著他臉色,知道他心中所想,跟著話鋒一轉,開始講述自己的施政方法。
李從善現在對他深信不疑,蕭漢便想冒險試上一試,雖然心內擔心有些東西太過超前,一旦施行有誤,後果難料。可是有機會不冒險一試,蕭漢又感覺實在可惜。車到山前必有路,思前想後,蕭漢仍是決定說服李從善大膽一試。
他的想法其實也簡單,一切都是依照後世各項制度照搬改變而來,分制度建設、土地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科舉改革、科技創新六個大方面。
制度層面,實行議會制,最不濟也得實行內閣制,建立上下院議院或者成立內閣,所有事情一律經過表決透過。具體措施基本跟後世西方制度差不多。這一點極大限制了皇權,卻保證了政策的正確性。
地方上跟著建立代表選舉制,把一些名望大、聲譽高、為人正直的鄉老耆宿選為代表,負責監督當地官府執政。每年做一次表決,由朝廷派人監督,縣令、太守、知州合格者繼續留任,不合格者罷官流放。
完善各部門編制,實行諸權分立,州府縣只負責統管百姓與當地所有政務,中央與地方建立工商、稅務、教育、水利、民政、財政、公安、司法、人事、監察各個部門,分化當地州府縣長職權,各司其職。
土地改革仍是沿襲了在南平與武平的做法,只是比先前更為細緻深入。說得直白一點,基本跟後世做法差不多,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消大地主,一體繳稅納糧。
經濟改革說白了最簡單,政府鼓勵經商,除了正常稅收外一律不得騷擾刁難商人,鼓勵海外貿易與商人流動,提倡多勞多得,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軍事改革參照後世解放軍制度進行,這點蕭漢說得最多,李從善等人也聽得最認真。亂世之中只有強有力的軍隊才能保護自己,這一點是個人都清楚。蕭漢舉了好多例子來講牢牢把軍隊控制在手中的道理,要把“國主指揮槍,一切聽國主指揮”的思想貫徹深入下去,政治委員配備至班一級,每月要進行思想彙報,牢固控制兵士思想,強化戰鬥立功意識。
全面實行募兵制,以商稅及一切稅收做保障,保證軍兵月餉發放。強化立功意識,加強練兵力度,必要時可與周邊國家制造摩擦操練軍隊。加大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