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夜間,帝都的首輔官邸。
傍晚那場暴雨,沖淡了暑氣,帶來一絲難得的涼爽氣息。
吃過晚飯之後,周湧濤就去了後花園。
持續了大半個月的酷熱,周湧濤受夠了空調房裡的那股味道,總算涼快了下來,怎麼能錯過出來納涼的寶貴機會呢。
這也是難得的空閒時光,哪怕僅幾個小時。
3天之前,以沙烏地為首的波沙灣南岸產油國集團出面進行斡旋,希望以和平方式化解這場危機,勸說侯賽因從科威特撤軍,並承認科威特是獨立國家,第二輪打擊的發起時間由此推遲了2日。
嚴格說來,產油國集團在為梁夏帝國,也是為聯合部隊爭取時間。
原因就是:在8月4日凌晨,無論如何都無法完成作戰部署,也就沒辦法在確保哈立德國王軍事城等主要軍事基地不受威脅的前提下,發起第二輪打擊行動,從而導致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
當時,就連帝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都無法準時部署到位。
在陸心海那邊,“廉旭升”號航母戰鬥群最快也要到8月5日的夜間,才能到達黎巴嫩外海。梵炎洋這邊,“白止戰”號航母戰鬥群與“劉長勳”號航母戰鬥群要在8月5日下午才能部署到位,到達穆阿海北部海域。如果按計劃在4日凌晨發起第二輪行動,海軍只能投入3支航母戰鬥群。
其實,關鍵在空軍那邊。
到了3日夜間,部署到位的作戰部隊也只有6支戰術航空兵聯隊,雖然作戰飛機總共超過300架,但是完成戰鬥準備的還不到200架,其中da部分是制空戰鬥機,多用途戰鬥機總共不到100架。
如果多出2天,空軍能夠向沙烏地增派4個戰術航空兵聯隊,作戰飛機超過600架,並做好戰鬥準備。
這裡面至少包括40架“戰-16A”。
此外,在這2天時間裡,空軍還能向沙烏地的首都利雅得部署一套“神箭手”遠端防空系統。
這也是確保沙烏地繼續為聯合部隊提供支援的關鍵所在。
按照沙烏地王室的意思,如果聯合部隊無法確保其本土基本安全,沙烏地就得重新考慮在這場戰爭當中的立場。
不過,最為關鍵的,其實是聯合部隊本身。
名為聯合部隊,就肯定不止梁夏帝國出兵,還有其他國家得出兵參戰。
迄今為止答應參戰的國家有:高巨王國、岱曼王國、南趾王國、斯里蘭卡、南珠國、麻萊國、獅泉城、巴鐵、沙烏地、阿聯酋、阿曼、駱沙聯邦共和國、狹夷皇國與奧國,其中狹夷皇國與奧國只提供後勤支援。
在此基礎之上,聯合部隊司令部在8月3日才正式掛牌。
出兵參戰肯定不是一句口號那麼簡單,肯定得采取行動。
最積極的就是高巨王國,答應派遣一支擁有160架戰鬥機的航空聯隊參與戰鬥,並由聯合部隊司令部直接指揮。岱曼王國也答應出動100架戰鬥機,而斯里蘭卡、麻萊國等幾個鐵桿盟友都會派遣航空兵參戰。
這意味著,需要花時間解決通訊、指揮等問題。
當然,指揮層面上到沒什麼問題。
三足鼎力的局面持續數十年,為全球大戰準備了幾十年,帝國早就在軍事層面上完成了對盟國的控制。
準確的說,建立起了以帝國為絕對核心的軍事指揮體系。
所有納入該體系的盟國,在戰時都得無條件的聽從帝國指揮,也就是常說的在集體防禦機制之下,交出軍事指揮權。
此次出兵波沙灣更像在檢驗這套指揮體系。
除了完成前進部署,派部隊去波沙灣地區,進駐沙烏地、阿聯酋、卡達與阿曼等國提供的軍事基地之外,在參戰之前最關鍵的準備工作,也就是協商分派作戰任務把盟國的價值發揮出來。
其實,這也是最麻煩的部分。
作戰任務,肯定有難易之分,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必然會產生矛盾,甚至會對聯合部隊的團結構成影響。
當然,需要更多的時間。
所幸的是,相關的分工,其實在和平時期就已經確定了下來,並決定了盟國武裝力量的基本構成,因此在出兵的幾個主要盟國中,最大的問題是明確戰術任務的先後順序,讓盟國的參戰部隊融入到聯合部隊中去。
正是如此,發起第二階段打擊行動的時間由4日凌晨推遲到6日凌晨。
為了爭取2天時間,或者說是穩住巴格達當局,讓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