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一點,在這個節骨眼上,就連周湧濤都得順從大勢,不然洶湧的民意就會把他壓得粉身碎骨。
可見,這根本不是打不打的問題。
正是在想明白這些之後,林世平才沒堅持己見。
只是,他同樣知道,仍然有那麼一絲阻止地區戰爭演變成全球大戰的希望,還沒到說放棄的時候。
其實,有這個想法的可不是林世平一個人。
在他離開之後,周湧濤把羅佑賓叫了進去。
除了吩咐羅佑賓安排上午的內閣全體會議之後,周湧濤還給羅佑賓安排了一件事情,聯絡農承培。
讓農承培儘快帶著特使外交團啟程去西大陸的瑞士。
至於去瑞士做什麼,周湧濤暫時沒做安排。
瑞士是得到了幾乎所有國家承認的永久中立國,也是西大陸上僅有的一個,還沒加入西陸集團的國家。
顯然,如果需要在將來的某一天透過外交途徑解決紛爭,就需要藉助瑞士。
由此可見,周湧濤同樣相信還有一絲機會。
可惜的是,像林世平判斷的那樣,在帝國上下對迢曼帝國那份宣告憤怒不已的時候,哪怕周湧濤是廉旭升之後,威望與號召力最強的首輔,也不可能違背8億軍民的意願,更別說因為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廢弛軍備!
開始的會議上,秦風烈就已提到,現在向迢曼帝國妥協,那就是倒行逆施。
不管是誰,都不能讓40多年前,用傷亡300多萬將士,耗費與損失數千億金元的慘烈代價才取得的輝煌勝利,給無緣無故的葬送掉。做出自毀長城的蠢事,必然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何況,現在的迢曼帝國早已比不上當初的迢曼帝國。
其實,秦風烈這麼說不但是在提醒周湧濤,更在警告周湧濤,千萬不要拿自己在帝國的威望打賭。
要說的話,帝國的“強人時代”早已過去。
廉旭升就是帝國的最後一位“強人首輔”。
波伊戰爭遭受慘敗,以及在此後幾位文職首輔,徹底葬送了強人政治。
不是說再也不會出現像廉旭升那樣的強人首輔,而是需要適當的條件。
這個條件,其實就是一場大獲全勝的戰爭!
說得更加直接一些,如果周湧濤能夠帶領帝國打贏這場戰爭,哪怕是在戰爭初期打幾場勝仗,就能成廉旭升那樣的強人首輔,也才能隨心所欲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在此之前還是得以民意為主。
這話不大好聽,不過是事實。
當了6年首輔,周湧濤不可能不明白其中厲害。
其實,周湧濤一直以政治眼光獨道而出名,不然白止戰不會力保他坐上首輔的位置。
最有代表性的,其實就是個人的終生大事。
在40多年前,也就是大戰快結束的時候,周湧濤就迎娶了張家的大小姐,成為白止戰在名義上的侄女婿。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正式步入帝國的政壇。
有趣的是,當時還有很多人認為,他會效仿白止戰,成為帝國的乘龍快婿,娶當時的小公主,也就是當今聖上的親妹妹。
如果成了帝國駙馬,榮華富貴肯定少不了。
可問題是,以駙馬身份,周湧濤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只是取代李銘博,成為白止戰之後的帝國海軍總司令。
要想以帝國駙馬的身份住進首輔官邸,基本不可能。
關鍵就是,所有人都會把“駙馬”當成皇室代言人,從而動搖帝國的政治根基,至少會影響基本政治架構。
此外,還有“違憲”的嫌疑,即違背了由始武大帝發起的憲改的初衷。
關鍵是對各大利益集團構成威脅。
在很大程度上,白止戰沒在廉旭升第一次辭職之後出任帝國首輔,從而導致帝國基本戰略在當時反生逆轉,就與他的駙馬身份存在很大的關係。當時包括薛遠征在內,都反對由他擔任帝國首輔。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這是帝國在戰後犯的第一個戰略級別的重大決策失誤。
當時,新曆110年到新曆115年之間的國內外局勢,在廉旭升離任後,如果是由白止戰出任帝國首輔,帝國就很有可能避免接下來的戰爭泥潭,不會在忒爾共和國難以為繼的時候捲入波伊國的獨立戰爭。
要說的話,波伊國甚至不會因為獨立爆發戰爭!
據後來解密的資料,波伊的民族獨立運動組織選擇鋌而走險,就是覺得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