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防空截擊(1 / 3)

小說:帝國爭霸 作者:閃爍

10點20分左右,艦隊防空作戰打響了。

首先到達的就是最先發現的,從西北方向上殺來的那批敵機。

“指-6C”確實探測到了轟炸機,不過飛在前面的其實是護航戰鬥機,只是前出的距離不是很遠,還不到100千米。因為反射的雷達訊號不夠明顯,所以“指-6C”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那些戰鬥機。

所幸,在探測到轟炸機之後,“指-6C”主動向東南,航母所在的方向撤退。

其實,這是典型的防禦戰術。

雖然沒有探測到護航戰鬥機,但是預警機的機長肯定能想到,在西北某個地方,肯定有敵人的護航戰鬥機。

關鍵還有,這架“指-6C”已經飛到巡邏區域的最遠端。

正是如此,艦隊派來的4架“戰-9B”在飛行了15分鐘之後,也就是大約10點15分的時候趕到。

這架呼叫代號為“塔臺01”的“指-6C”在4點之前就已經轉向撤離。

可見,正是這個看似普通的戰術機動拯救了“塔臺01”。

在大約4點過10分的時候,“塔臺001”探測到了開始加速的戰鬥機,而當時雙方的距離已經縮短到250千米。如果“塔臺01”沒有在10分鐘前轉向規避,那麼距離就會縮短到150千米。

因為“戰-9B”要在5分鐘之後趕到,所以“塔臺01”在沒轉向的情況下,肯定會在此之前遭到攻擊。

以當時的情況,趕來的4架“戰-9B”沒辦法及時攔截那些衝向預警機的敵機。

4點15分,“戰-9B”機群殺到。

此時,“塔臺01”已經準確的探測到,來襲敵機至少有8架,而且按照高度分成了兩個機群。突前4架在大約8000米的中高空飛行,滯後的4架在米的高空,保持5000米高度差。

顯然,這是非常典型的前出護航戰術。

關鍵,全都是迢曼帝國的“狂風”AVD戰鬥機。

雖然按照迢曼帝國宣稱,“狂風”AVD是第四代戰鬥機,而且是效能先進的重型制空戰鬥機,但是嚴格說,最多算得上是二代半,而且效能到底怎麼樣,一直是眾說紛紜,或者說值得商榷。

關鍵就是氣動佈局。

在所有的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中,只有3種採用可變後掠翼,而且除“狂風”之外的兩種都是艦載戰鬥機,帝國海軍的“戰-9”與紐蘭海軍的F-14。艦載戰鬥機採用可變後掠翼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在保證高空高速效能的前提下,獲得優秀的低空低速效能,特別是著艦階段的操控性。

可見,“戰-9”與F-14在選擇翼型的時候,是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要說的話,“狂風”選擇可變後掠翼,同樣是在向現實妥協,而且根源也一樣,發動機的推力不夠大。

只要推重比上去了,那麼採用其他的翼型,比如梯形翼,同樣能夠達到不算太差的高空高速效能。比如帝國海軍的“戰-12”,就依靠超過1.1的空戰推重比,採用梯形翼,依然具備最快2.0馬赫的高空飛行速度,而且加速行能也不算太差,低空低速的操控性也達到了海軍的要求。

當然,在艦載戰鬥機上做出妥協,這還能理解。

因為著艦時的下降速度相對較快,還長期暴露在高溼與高鹽的惡劣環境下,所以艦載機的結構強度肯定超過同型別的空軍戰鬥機,結構質量也必然更大,導致艦載戰鬥機的推重比往往不如空軍的戰鬥機。

如此一來,艦載戰鬥機就需要在氣動外形上下功夫。

可問題是,“狂風”並不是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從一開始就是由空軍投資研製的重型制空戰鬥機。

由此可見,迢曼帝國的航空發動機還不是一般的差。

因為發動機的推力不夠,所以在設計階段,西陸集團的工程師才不得不選擇在第三代戰鬥機當中得到廣泛採用,而第四代戰鬥機上已經被拋棄了的,優點與缺陷都很突出的可變後掠翼。

第三代戰鬥機廣泛的採用可變後掠翼,歸根結底依然是發動機不夠好。

不管是梁夏帝國的“攻-8”,還是紐蘭共和國的F-111,迢曼帝國的“閃電”、西駱沙的MG-23與MG-27,都是因為發動機推力不夠,又要達到“雙2”效能指標,才不約而同的採用可變後掠翼。

要說的話,梁夏帝國與紐蘭共和國放棄可變後掠翼,除了結構死重大,還跟維護保養麻煩有很大關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