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鎮南帶著幾名主要參謀趕到的時候,那架軍方的要員專機已經做好起飛準備,施授良等人也已登機。
在丁鎮南他們上去之後,專機立即關閉了艙門,滑上了跑道。
就在開始,施授良批准丁鎮南的請求,由魯燎原少將兼任波沙灣聯軍臨代司令,丁鎮南赴南方次大陸,擔任該方向的聯軍總指揮。
正式任命,要在首輔批准後才能下達。
不出所料,丁鎮南將坐上“南方聯軍集團軍總司令”的位置。
這個所謂的“總司令”主要負責與巴鐵的聯合作戰行動。
和平時期,“南方聯軍集團軍”只是一個架子機構,而且只有參謀長,通常由一名巴鐵陸軍少將擔任。只有在戰爭時期,南方聯軍集團軍才會正式成立,而且由帝國陸軍的將領擔任總司令。
在第三次軍事改革之後,南方聯軍集團軍擴大到整個南方次大陸,負責該方向上的作戰行動。
言外之意,面向南方次大陸作戰的海軍與空軍,都聽從集團軍司令部指揮,至少得積極配合。
可見,這個“司令官”可不簡單。
施授良這麼做,並不是越俎代庖,是當機立斷!
原因也很簡單:迪迦拉沒死。
當地時間4日上午,迪迦拉在國民議會發表了戰爭演講,而且從氣色來看,他根本沒有受傷!
他在此正式向巴鐵宣戰。
理由就是:針對他的刺殺行動由巴鐵情報機構策劃。
毫無疑問,刺殺國家領導人,絕對是戰爭行為。
雖然國民議會還在進行辯論,最快要在當地時間的下午,才會對迪迦拉提出的戰爭法案進行投票表決,關鍵是要不要同時向梁夏帝國宣戰,但是按軍情局提供的情報,除非能證明迪迦拉遇刺跟巴鐵無關,那麼在接下來的投票表決當中,國民議會百分之百會透過他提出的戰爭法案。
因為巴鐵是帝國的盟國,所以等巴鐵向梵羅國宣戰,帝國將根據同盟條約,在同一時間向梵羅國宣戰。
按照法理,帝國與梵羅國的關係,將直接進入戰爭狀態,根本不需要宣戰。
這明擺著就是一個陰謀!
在收到訊息時,丁鎮南立即想到,迪迦拉遇刺其實是苦肉計,還是他本人自編、自導與自演。
不然,絕對不可能在那麼猛烈的爆炸當中毫髮無損。
要說的話,當時在車裡的恐怕是他的替身。
為了證明這個判斷,丁鎮南還詢問了情報官員。
在此之前,因為要指揮波沙灣這邊的戰鬥,所以丁鎮南不太關心梵羅國那邊的事情,至少沒有主動詢問過。
軍情局提供的情報,證明了他的擔憂。
在迪迦拉“遇刺”之後,首都衛戍部隊迅速控制了場面,隨後以抓捕刺客為由,控制了幾乎所有反對派政治家。在短短几天之內,忠於迪迦拉的少壯派軍官不但掌控大局,還清洗了大部分跟迪迦拉唱反調的高階將領。那些沒有被清洗掉的,也識趣的交出了軍權,退出核心權力圈。
顯然,如果迪迦拉已經死了,遭到清洗的就會是忠於他的少壯派軍官。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立即給施授良打電話,在說明了情況後,提出馬上去巴鐵,負責那邊的作戰行動。
施授良沒耽擱,立即安排了專機。
讓丁鎮南沒有想到的是,施授良要跟他一起離開沙烏地。
不過,施授良不去巴鐵,而是回帝都,去面見首輔。
在飛機起飛後,丁鎮南大致分析了當前的局勢。
結論顯而易見,梵羅國不宣而戰,而且一口氣投入了幾乎全部的兵力,就是要逼迫梁夏帝國出兵。
簡單的說,開闢第三條戰線。
雖然巴鐵軍隊表現神勇,在開戰之後不但沒有落敗,反到奪得主動權,讓梵羅空軍嚐到了失敗的滋味,但是看整體戰略,巴鐵無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反敗為勝,甚至無法頂住梵羅軍隊的輪番攻擊。
那可是長達1000多千米的戰線!
就算在這條戰線上,總共才3處主要戰場,圍繞伊堡的北部戰場,以薩特萊傑河東岸為主的中部戰場,與兵鋒直指卡拉奇的南部戰場,可是如此寬大的正面,足以讓巴鐵軍隊首尾難顧。
在專機起飛後不久,參謀送來了最新戰報。
梵羅軍隊已經在信德省東部取得突破,擊潰了科克洛巴爾的守軍,正沿著鐵路線向西邊推進。
預計,將在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