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編成一支特混艦隊,但是在具體的戰術安排上,仍然分成3支航母戰鬥群。
相對而言,把3支航母戰鬥群編在一起的最大好處,其實是能夠相互掩護,也就是在區域防空作戰中,3支戰鬥群裡的防空巡洋艦能為其他的航母提供掩護,大幅度的增強抵抗飽和攻擊的能力。
嚴格的說,其實是由區域防空系統的作戰能力決定了特混艦隊的規模,也就是能在一支艦隊裡面編入多少支航母戰鬥群。
說得直接一點,區域防空系統的作戰範圍只有200千米,那麼把3支航母戰鬥群編在一起就已經是極限了。如果能把區域防空系統的作戰範圍擴大一倍,在理論上能把9支航母戰鬥群編在一起。
當然,前提是解決指揮與協同作戰的問題。
在3支航母戰鬥群當中,“賀永興”號在後方,位於“劉長勳”號西北與“周寬德”號西南。
這個位置,可以說是相當的“理想”。
其實,在做編排的時候,白華偉做了全盤考慮。
因為狀態良好,所以讓“賀永興”號留在後面,以便在遭到攻擊的時候能夠為前方兩艘航母提供掩護。
當然,後方本來就更加安全。
在戰鬥中,“賀永興”號確實是盡職盡責。
在“劉長勳”號與“周寬德”號遭到襲擊之後,“賀永興”號在第一時間就派出2架反潛巡邏機。因為“劉長勳”號避開了魚雷,還及時出動了反潛巡邏機,所以這2架反潛巡邏機被派往“周寬德”號那邊。接下來,掩護“賀永興”號的戰艦還派出4架反潛直升機,協助搜尋偷襲“周寬德”號的潛艇。
到此為止,那還沒什麼。
畢竟,在1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裡有6架反潛巡邏機,而且反潛巡邏機的完好率一般都能達到100%。
此外,航母還會額外搭載4到6架反潛直升機,加上護航戰艦搭載的,1支戰鬥群搭載的反潛直升機在15到20架之間。因此就算派出2架反潛巡邏機,以及4架反潛直升機去對付偷襲“周寬德”號的潛艇,還有4架反潛巡邏機與10餘架反潛直升機可用,足以應付一般程度的威脅。
可惜的是,並沒有到此為止。
前面已經提到,一直到艦隊轉向撤離,都沒有找到在後方偷襲“周寬德”號的那艘紐蘭潛艇。
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之內,“賀永興”號把反潛巡邏機全都派出去。
為了增強搜尋力度,還派了1艘驅逐艦去“周寬德”號後方。
不要忘了,“賀永興”號在“周寬德”號的右後方,而那艘紐蘭潛艇在“周寬德”號左後方。
此外,掩護“周寬德”號的2艘驅逐艦全都參加了損管搶修工作,其中1艘以靠舷的方式為“周寬德”號提供電力,驅動航母上的抽水機,另外1艘負責搶救與轉移需要立即得到救治的重傷員。
顯然,肯定得派遣驅逐艦為“周寬德”號提供掩護。
當時,“劉長勳”號已經衝到了前面,準確說是處於突前的位置,負責應付來自主要方向的威脅。
不要忘了,對特混艦隊構成威脅的不止是潛艇,還有轟炸機。
雖然沒有偵測到不明無線電訊號,但是在兩艘航母遭到潛艇伏擊之後,首先考慮的就是在暴露行蹤之後會遭到空中打擊。
為此,必須得加強防空力度。
從所處的位置來看,“劉長勳”號更適合執行防空任務。
因為只有1艘航母,要為3支航母戰鬥群提供防空掩護,而且沒人知道能夠在什麼時候撤離戰場,所以在做戰術安排的時候,“劉長勳”號的主要任務就是防空,反潛任務全都交給了“賀永興”號。
當然,關鍵就是保護好“周寬德”號。
道理也很簡單,“劉長勳”號與“賀永興”號都提高了航速,而且在不定時的進行反潛機動。
如果附近有敵人的潛艇,也會把槍口對準“周寬德”號。
總而言之,在入夜之後,留下來掩護“賀永興”號的只有1艘護衛艦,以及1艘防空巡洋艦。
要命的是,那艘巡洋艦負責艦隊內層防空的指揮與協調。
可見,“賀永興”號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
所幸的是,掩護航母的,不止是海面上的戰艦。
在任何一支航母戰鬥群裡面,至少都有1艘專門負責反潛的大型攻擊潛艇,有的時候還會增加到2艘。
這次,在第四十一特混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