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在這場全是軍人的宴會上,反到沒有人討論與作戰有關的問題。
要說的話,也沒討論的必要。
在參加宴會前,白止戰就已經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令。
在陸心海的作戰行動將繼續進行,不過由劉向真擔任總指揮,白止戰將在近期返回帝國本土。
此外,劉向真已經被認命為帝國海軍梵炎洋與夕落洋方面總司令。
留給白止戰的,正是東望洋方面總司令的寶座。
此外就是,除了第十二特混艦隊留下,並且在夕落洋艦隊成立後,正式更名為第三十一特混艦隊之外,帝國海軍還將派4艘小型航母過來,再組建一支特混艦隊,充當陸心海方向上的主要力量。
這麼安排,就是要讓白止戰率領第十一特混艦隊返回東望洋。
到時在東望洋那邊,除了2艘大型航母與3艘艦隊航母,至少都還有8艘小型航母。
再過半年,有望再增加4艘大型航母。
現在這些兵力,也能夠發動攻打霍瓦依群島的作戰行動。
按照海軍司令部的安排,近期仍然需要把重點放在西邊。
帝國當局,準確說是薛遠征已經派全權特使前往忒爾共和國,跟忒爾領導人商討租借軍事基地的事情。
因為帝國海軍才打通了進入陸心海的航線,已經能透過海運,向忒爾共和國提供包括裝備在內的各種援助,所以忒爾當局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向帝國提供軍事基地,也就是支援帝國出兵墨海。
如此一來,接下來就得派艦隊去墨海。
從總體戰略看,也只有在攻入了墨海,在面向駱沙聯邦的方向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帝國海軍才會把重點轉向別的地方。
顯然,這就是發兵攻打霍瓦依群島的先決條件。
等幾個月,也不見得是壞事,至少能增添幾艘大型航母。
在陸心海這邊,反到沒必要展開行動。
布蘭皇家海軍最後一艘艦隊航母,即“皇家方舟”號已經遭重創,最快要在幾個月之後才能修復。
紐蘭海軍暫時沒有航母可用,就算有,比如“埃塞”號提前服役,也會派到這邊來。
可見,同盟集團在短期內不可能在陸心海方向發起反擊。
沒有了制海權,攻打馬耳他的行動也肯定會以失敗收場。
要說的話,同盟集團及時的由攻轉守,把寶貴的兵力撤回去,或許還有點希望,即守住直落要塞。
如果仍然死不認輸,繼續在馬耳他拼消耗,最後恐怕連直落要塞都要丟掉。
到這一步,別說是紐蘭聯邦,哪怕是上帝降臨,也無法拯救布蘭王國。
從這一點來看,布蘭王國戰敗其實已經是必然結果。
肯定要奪回馬耳他,還要去拿下直落要塞,不過都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障礙,說是信手拈來也沒錯。
按照海軍司令部的安排,依然需要在馬耳他方向上展開一次行動,派混艦隊過去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打通前往羅利王國的航線,給羅利海軍打氣,讓其把龜縮在港口裡的艦隊派出來。
哪怕只是在港口外溜達一圈,也能證明其存在。
此舉,主要還是為了維護協約集團的團結,避免迢曼帝國走極端。
要說的話,這也是白止戰在陸心海這邊的最後一次行動。
因為已經知道白止戰即將返回東望洋,海軍司令部也已下達人事認命,所以在做安排的時候,劉向真主動提出,依然由白止戰指揮進軍羅利王國的行動,他率領第十二特混艦隊在後面跟隨。
對此,白止戰沒有跟劉向真客氣。
用李銘博的話來說,這次回去後,等待著白止戰的將是廣袤的東望洋,到大戰結束,恐怕都沒有重返陸心海的機會。
2天之後的1月15日,2支特混艦隊離開亞歷山大港,踏上開赴羅利王國的旅程。
說是進軍,更像是武裝旅行。
在到達陸心海中部,跟羅利海軍派來的戰艦匯合前,遇到的唯一威脅,只不過是一個疑似布蘭潛艇的水下目標。
因為隨行的驅逐艦及時趕到,所以那艘不明身份的潛艇沒有獲得偷襲機會。
雖然在16日下午就到達羅利王國的外海,但是到次日上午,才跟羅利海軍派來的艦隊匯合。
此外,白止戰沒有下令讓特混艦隊進入塔蘭託,只讓“秦嶺”號進港。
其他戰艦,都留在外海,並保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