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夷海軍的“蒼隆”號與“飛隆”號,滿載排水量也只有多噸。
只要合理利用上層空間,在機庫裡裝載40餘架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繫留20來架,肯定沒問題。
“蒼隆”級犧牲了生存能力,最多能搭載73架艦載機!
其實,只要40到50架的載機量就足夠了。
按趙禹的估計,只搭載6箇中隊,也就是48架艦載機,不但能夠保持30節的航速,還能確保足夠的生存效能。
要論航空作戰能力,相當於“帝都”級的六成。
確實差了一些,不過完全可以用數量彌補。
最關鍵的,其實是建造速度。
如果嚴格按照海軍標準進行建造,一般的小型造船廠肯定有壓力,畢竟很多小型造船廠從來沒有建造戰艦,更別說是航母了,不瞭解戰艦建造標準,實際操作的時候肯定有很大的難度。
用趙禹的話說,早在上次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的大型戰艦就都由五大造船廠建造,其他造船廠能承接的,也不過是近海巡邏艇,登陸艇與內河炮艇這些排水量在一千噸以內的小型艦艇的建造工作。
別說大型戰艦,就連對建造技術有一些要求的潛艇,也由三家造船廠瓜分。
言外之意,帝國的造船業早已被寡頭壟斷。
只是,將標準稍微降低一點,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這也是趙禹頭痛的事情。
讓小型造船廠按照比商船更加苛刻的標準建造小型航母,那還沒什麼,可是要如何才能說服海軍?
要如何才能讓海軍接受這種以商船標準建造的航母?
在兩天前,趙禹向海軍司令部提交了相關報告,在裡面著重提到,小型航母是戰時應急產物。
言外之意,這些航母只是在戰爭期間使用,等到戰爭結束就要處理掉。
這場大戰打得再狠,最多也只會持續數年。
如此一來,就算質量標準差一點也沒什麼問題,反正等大戰結束後就全部退役。
戰後?
帝國海軍有那麼多艦隊航母,稱霸全球肯定沒問題,自然輪不到批次建造的小型航母撐門面。
要說,這個道理非常的充足。
可惜的是,海軍司令部至今沒給答覆。
其中厲害,趙禹沒有說,白止戰也能猜到。
現在管海軍裝備的是賀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