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號上。
李銘博出來的時候,那架插隊的“飛魚”已經進入著艦航道,正朝著航母飛來,飛行員正在做最後的調整。
飛行甲板前端有幾架還沒來得及送入機庫的戰鬥機,航空勤務人員已經拉起阻攔網。
“剛剛收到的。”
把電文遞給白止戰,李銘博舉起望遠鏡朝那架“飛魚”看了過去。
是一架大隊長座機,後面幾千米還有一架塗著大隊長標誌的“飛魚”等待降落,這正是申普跟朱華聖。
看完電文,白止戰什麼都沒有說。
李銘博也沒有多嘴,因為他知道,白止戰的心情不太好。
就在開始,大約十五分鐘前,海軍司令部發來電報。本土艦隊已經確認了戰果,擊沉兩艘“大門”級、四艘“妙高”級、四艘“長良”級,以及數艘其他型別的小型艦艇,只是沒有擊沉第二主力戰隊的四艘戰列艦與第四巡洋艦戰隊的四艘重巡洋艦,不過能肯定,四艘戰列艦全都遭到重創。
按照本土艦隊推測,第二主力戰隊將在第四巡洋艦戰隊的掩護下返航。
如果條件允許,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得抓住這個機會,再發動一波打擊,擊沉那四艘在昨晚海戰中遭到重創的戰列艦。
可什麼叫條件允許?
要是能夠提前知道,白止戰肯定不會在凌晨發報給朱華聖與申普,讓他們在天亮之後趕過來。
現在好了,因為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已經到達,所以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已經具備打擊主力戰隊的能力。
此外,還得算上四艘“高熊”級重巡洋艦。
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有沒有這個必要,而是有沒有這個能力。
在朱華聖與申普率領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到達之前,兩艘航母上空空如也,艦載機全都派了出去。
哪怕在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到達之後,也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做準備。
照這麼算,最快能在下午一點之前派出偵察機。
還得滿足一個前提條件:航空勤務人員還能夠堅持。
李銘博提出用巡洋艦搭載的水上飛機執行偵查任務,不但能減輕艦載機的壓力,還能夠充分利用時間。
可問題是,水上飛機頂替不了艦載機。
按照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第二主力戰隊在凌晨,兩點到四點間由守望者海峽返回東望洋,四艘戰列艦的航速在十節以下。之前伴隨第一主力戰隊的第四巡洋艦分隊是在凌晨四點過後返回東望洋,四艘重巡洋艦的狀態還算不錯,能夠保持較快的航速,只是未必會單獨返航。
綜合這些訊息,在收到電報,快十一點的時候,距離第二主力戰隊至少有500千米,與第五巡洋艦戰隊的距離不少於300千米。很明顯,巡邏半徑300千米的水上飛機未必能夠找到這兩支戰隊。
這下,麻煩出來了。
要在下午發起打擊,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就得向西北,朝著守望者海峽航行。
如果以打擊第二主力戰隊為目的,就需要加快航速,也就很有可能跟前出的第四巡洋艦戰隊遭遇。
關鍵還有,未必能夠在白天結束戰鬥。
只有一個下午,扣除偵查搜尋的時間,就半個下午,頂滿天能讓艦載機各出動一次。即便不考慮飛行員的素質,按較為理想的命中率估算,也未必能一次轟炸就幹掉四艘主力艦與四艘重巡洋艦。
何況,肯定有輕巡洋艦與驅逐艦提供掩護。
到了晚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只是,在這件事上,白止戰沒有選擇餘地。
在本土艦隊發來的電報當中,桂伯勇明確無誤的告訴白止戰,如果高野在凌晨的戰鬥中隨同“大門”號嗝屁了,那就得重新考慮下一階段作戰行動,而能否殲滅第二主力戰隊有很大的影響。
言外之意,放跑了第二主力戰隊,局面就會變得對本土艦隊不利。
至於這裡面的厲害關係,用不著明說。
白止戰不但參與擬定作戰計劃的工作,還是主要執筆人,非常清楚前後修改幾十次的第二階段作戰方案所涉及的利益攸關方。
沒有辦法,白止戰就只能對作戰行動做出調整。
這次是領隊長機發來的電報。
等他看完電文,回到司令艦橋裡面的時候,申普與朱華聖已經趕到了。
“讓你們受委屈了。”白止戰主動迎上去。
“我們兄弟幾個,哪裡需要這麼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