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切的熱情勁兒。與人相處時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現得老於世故。可在他這樣的少年人眼中,“老於世故”大抵就是撒錢交友、顯擺家世了。
這在真正的精明人眼裡,卻又是個蠢蛋。
但誰不喜歡這樣的蠢蛋呢?四天的功夫,已經灑出幾十兩銀子——口中說些“家父告誡我多條朋友多條路”之類的話。卻不曉得不是什麼朋友都需要的、也不是收了錢,就是朋友的。
又到了第五天,他既與這船上一半的人都熟識了,就“不小心”說漏嘴——說,自己少年出遊的時候,曾在一座橋邊見到一塊石碑,碑上則刻了一首道詩。在那種偏僻之處見到這麼一塊碑自然奇怪,就停下來將碑上的詩念出來了。
這詩他卻正曉得——乃是一位鴻儒棄官隱居之後所作,是極少人知道的。
那碑旁的一個小土丘上,正有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在讀書。於是他就問這老者——“老先生,這裡怎麼會有這麼一首詩”。
老者放下書看了看他,說:“這是周慕敦晚年時候寫的道詩。你小小年紀竟然知道?”
言罷放下書,請他去橋邊的屋中飲茶、又與他交談起來。便又意識到這少年雖然瞧著少不經事、也像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但實際上對於“易理之道”是極有見地的。
於是說,“我刻下這首詩這麼久,一直無人能說出它的來歷。如今你竟然知道,可見你我的緣分到了”。
就收了他做弟子,傳下窺測天機之術。
李雲心之所以說這麼一個故事,是有原因的。
他被困雲山之上的時候,頭幾天和辛細柳、蘇玉宋閒談。雖然言笑晏晏之間暗藏驚濤駭浪,但也的確得知了些與道統有關的典故。
他故事裡那棄官歸隱的周慕敦,實際上最後成了修行人。且天資奇高,修為境界突飛猛進,僅用了四百四十六年,就晉入太上之境,成為道統第二百一十一代聖尊。
而那位土丘上的老者,在道統之中也很有名,乃是後來道統琅琊洞天的宗座、大成玄妙境界的高人。
故事當中的那個“他”,世俗名字叫做劉幸福——得老者傳法之後,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