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劈作一半,亦同大妖魔的元氣結合、便有了二哥我。”
李雲心想了想:“你是說……化作囚牛的龍魂是原先的四分之一。而到了你這裡,又將剩下的四分之一拆開、變成八分之一——那麼接下來……又是十六分之一?”
我看到了這裡意識到問題出在哪兒了。不是大家理解錯了,而是我自己寫得模稜兩可造成錯誤引導。
大概是因為我寫的時候自己心裡清楚,就並未在意吧。
其實正確的表述應該是:
“是先將一半的龍魂再劈一半,然後同一個大妖魔的元氣結合、便有了龍大。”
“而後再將大哥的一半、又劈作一半,亦同大妖魔的元氣結合、便有了二哥我。”
李雲心想了想:“你是說……化作囚牛的龍魂是原先的四分之一。而到了你這裡,又將這四分之一拆開、變成八分之一——那麼接下來……又是十六分之一?”
意思就是,四分之一的龍魂與妖魔魂魄結合,化成了龍大囚牛。
而後又從囚牛這四分之一里取出一半——龍大變成了八分之一,餘下的八分之一化成了龍二睚眥。
接著從龍二的八分之一里取出十六分之一——龍二變成了十六分之一,餘下的十六分之一化成了龍三嘲風。
我想了想,我寫文的確有這麼個問題。就是很多時候——譬如這個例子——我行文的時候會過分追求“文字的文學性”,而犧牲掉一些“理解性”。
例如我在行文的對話裡,採取我剛才舉例的這種說法來解釋的話,其實大家一看就明白。但我行文的時候會覺得這麼說話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氣質,於是只好精簡了說——龍二和李雲心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但脫離了文中人的身份的話,的確會造成理解偏差。
而且我當初也的確用錯了詞語——“而後再將一半的一半”。這句話歧義非常嚴重,有極大的問題。
另外一處佐證了我這一點謬誤的,是在之後的文中——李雲心在洞庭見了真龍,對真龍說“如今您身上的龍魂同大哥囚牛的一樣多”——應該是有更多的朋友被這裡的情節帶進了坑。
既然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這裡的情節我就提前解釋一下。
李雲心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對於龍魂這個問題他也迷糊了,他是真心實意地說錯了。而真龍沒有辯解,則是因為以她的身份,是不屑於、也不該像個孩子一樣爭辯“並沒有,其實我身上的龍魂怎樣怎樣”——
但其實這裡的伏筆還沒有完。此後的新卷章節中,李雲心到了東方再見真龍,這個伏筆還會再出場,實際上是一個極關鍵的細節。因為涉及重大劇透,這裡就不繼續說了。
之所以特意解釋龍子龍魂,是因為有關龍魂龍子的設定、比例是本書故事的基本設定之一,極度重要,關係世界觀。理解出了偏差,江來我也不好負澤的。因而在此對大家說明,對因為我的敘述手法造成的誤解表示抱歉。
我以後爭取兼顧文學性和通透性、不再出現難以理解、或錯誤的、或模糊的設定偏差。
第五百一十章 龍九
倘若是真聖人在此,“即刻以神通擊殺八龍子”應當的確是可能的事情吧。
但問題是,在此的並非真正的聖者。蘇玉宋與卓幕遮擁有聖人四分之一的力量,但實際上真正的實力或許還要再弱些。道法如此玄妙……他們二人並不能將這些力量完全發揮出來。便譬如兩個力量相當的壯漢,精通武技的與一竅不通的,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即便如此,蘇玉宋認為倘若八龍子齊齊來攻,他將其頃刻滅殺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問題是……
這些宗座、掌門們,似乎說的是另外一碼事——就在此地、此刻,當即做法施展神通,在一瞬之間令八龍子全部殞命。且他們的神色鄭重,沒有絲毫挪揄刁難的意思。似是認為此舉對於太上聖者而言極為容易,乃是“舉手之勞”一般的事。
這一點,對於目前的蘇玉宋與卓幕遮來說,是做不到的——不但做不到,他們甚至想不出任何可能性、來實現這一目的。
蘇玉宋與卓幕遮微微皺眉,相視一眼。因為兩人還意識到另外一件事——宗座與掌門們說,龍子“必有可怕圖謀”。
兩位偽聖禁居小云山多年,平日裡除了遊魂,見過的真正修行人極少。也是因為同樣的緣故——並不想因頻繁的接觸而露出馬腳。但並不妨礙他們知道另一件事:這些高階的修行人,說話都是很認真的。他們絕情棄欲,已經剝離了許多世俗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