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浮躁的青年,在經歷過世事,經歷過沉澱之後,學識、知識、技能等得心應手,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接下來的人生,充滿朝氣,充滿活力。
可以說,這一場大睡,不斷彌合強行融合天道而受到的創傷,更是補足了他一直以來的缺陷,因為修為進境太快而帶來的心性不足的問題。
他依舊沒有太多的時間來調和,來修養心性,至少,以他修為進境來看,他比不上其他人無數年的磨礪,但他能夠在平和中保持奮進,這對他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微微一思索,他心頭微怔,嘴角帶著一絲苦笑,原來自己一睡就是九百年,難怪人們常說,修行無歲月,九百年啊,多麼漫長的歲月,他自從來到西遊世界,不算他掌控時間法則加速修行的那一段歲月,總共也沒有這麼久。
這九百年中,發生了很多事情,於他相關的,大約就是人族的不斷崛起了,這個世界的人族社會程序,已經於他所知道的截然不同。
在他剛剛沉睡的百年中,那是最平靜,也是最暗潮湧動的時代,人族雖然誕生聖人,火雲洞中更是聚起數千準聖,然而人族之中,那些皓首窮經的大儒,或者信仰其他思想的學士們,雖然學識過人,卻終究沒有符合他們道路的修行法門,論及修行,人們大都還是信奉佛道妖魔。而其他聖人也不甘心就這麼放棄人族氣運,門人子弟在人族中間廣傳道法,大肆收刮信仰,妄圖透過這種方式,來為人族崛起製造混亂。
而這種方式確實非常有效,往常人族只有少數極為突出的人才,才能夠得到各教派青睞,才會傳下真正的修行法門,其他人族只不過是提供信仰氣運的工具,如今各種道法,哪怕是旁門左道,普通人族也能夠接觸到一二,著實讓各教各派氣運大漲,人心凝聚。
這也助漲了各家教派的野心,也確實有不少遺珠湧現光芒,堅定了各家教派的想法,讓他們開始掠奪人族優秀人才。
足足兩百年中,人族優秀後輩,幾乎被各大教派壟斷,這些優秀的人族後輩,也成為了教派後繼以及中堅力量。
這些人族開始了修行,他們看到了選擇的機會,看到了人族崛起的機會,看到了自己超脫**凡胎,成就仙人的機會,然而這也是這些人悲劇的開始。
在最開始的時候,人族先賢一個個下凡,則良才而育之,不是他們看到那些人傑流失而不痛心,但他們雖然人數眾多,終究比不過各教子弟數目來的龐大,就不要說數目龐大的人族。
畢竟人族先賢吸收了林志寧《後天人經》的思想,他們每一位傳授的思想,傳授的修行法門,都無比契合人族,契合人族修行,這些人族先賢教匯出來的人族,開始後來居上,而且他們逐漸開枝散葉,在他們的帶領下,人族真正開始了崛起。
這不是禮樂崩壞的時代,這是遵守公序良俗的時代,這是人族還普遍淳樸的時代,當那些教派與人族開始衝突,而那些投靠教派的子弟,開始艱難的抉擇,一方面是教導他們,給他們指出明路,引導他們向上的教派,一方面是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同胞。甚至他們開始發現,他們投身的教派,與人族的利益逐漸衝突,甚至是勢不兩立,而他們,卻需要在這中間做出選擇。
有些人選擇逃避,從此不見蹤跡,有些人放棄修為,轉世輪迴,有些人堅定的站在教派一方,希望找出和平共處的方法,無從評價哪一方的選擇更加高明,也無從評價哪一方的選擇正確與否,在這兩方龐然大物的鬥爭中,他們終究只是一些被犧牲的棋子。
然而這卻是接下來長達五百年的鬥爭,教派跟人族之間的鬥爭,思想信仰,乃至於生存方式的鬥爭。
而人族社會,就在這中鬥爭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族不再有皇者治世,或者說人族皇者,就只有三位聖皇,諸子各家傑出子弟構成議會,自上而下,形成一種以修為劃分階層的統治手段。而教派成為被排除在外的,幾乎苟延殘喘而相對獨立的,類似於散修的群體,人族終究完成了崛起。
第九十四章拜訪鴻鈞
此刻的人族,給林志寧的感覺,就像經歷了血與火的歷練,而不斷成長的一顆參天大樹,堅忍不拔,欣欣向榮。
林志寧如同一個普通的旅人,悠閒的經過每一座村寨,每一座城市,感受那裡的人文,感受那裡的熱情。
人們依舊談論家長裡短,但卻更願意議論那座書院人才濟濟,那個州府文道昌盛,哪位賢達又有驚世文章問世。
說道願望,也不再是“佛祖保佑”,“天尊在上”,而是“聖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