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淺,行事未免過於謹慎了些。
李雲逸同他們雖然意氣相投,但分歧更是不少,因而時常隱與幕後。
而且此人雖不好名利,但也想要出一份力氣,才不斷勸說各路軍閥響應同盟會之宗旨,服從中央之號令,然而他會中既無威望,又不願做人幕僚,所以一直一事無成。
此行他正是來拜訪張作霖,然而還沒見到正主,就被禮送出境。
心中煩悶,見到林志寧氣度不凡,想要拉攏他,為同盟會多添一位英才。
他這些年來東奔西走,見聞廣泛,雖然出國留學並未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但是自身家學淵源,倒也非愚夫。
而且他往來奔走,練出了一副好口才,這番交談,他妙語如珠,不多幾句話,就跟林志寧相處融洽。
倒也讓林志寧知道他的情況後,非常不理解,再這樣一個識字率極低的時代,他怎麼也算是個人才,怎麼沒在各方政府混個一官半職。
不過人家的事情,自己關心幹什麼,人家自有打算也不一定。
所以林志寧並未就此發表看法,要說到對這個世界的熟悉,那他自然比不上李雲逸,但若論到見聞廣泛,李雲逸拍馬也及不上林志寧。
一路上兩人天南海北,時事政治,東西方見聞無所不談。
談論中,聽到林志寧不管是東方的道典儒學、現代的各國政體經濟軍事,竟然無一錯漏,都有精闢的見解,李雲逸自是感慨,自己碰到了一位才學淵博的優秀青年。
而林志寧同樣在感嘆,眼前這個帥氣的中年男人雖然學識見識方面比不上自己幾世積累,但已經非常不凡了,尤其他能言善辯,同樣一句話,在他說來,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交談繼續中,李雲逸也旁敲側擊,打聽林志寧來歷,而且不著痕跡的為林志寧灌輸自己的思想。
林志寧雖然不善於言辭,不過李雲逸的小動作,他倒是看的清清楚楚。
不過他並不在意,雖然革命黨良莠不齊,但總歸是為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量。
所以,對於這些問題他並非避而不談,而是將後世網上看來的理論,依據自己的經驗學識篩選出自己覺得正確的,說與李雲逸。
在他看來,不管是各國覬覦中國也好,軍閥混戰也罷,各黨派爭權奪利也好,總不過一個“利”字。
老祖宗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林志寧一番話,卻是將世間一切迷幕撕開,將一切歸之於利益之爭。
聽的李雲逸大皺眉頭,但細細想來,林志寧雖說說的血淋淋了一些,不過道理確實如此。
想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各種動作,不由得有些喪氣,為了利益之爭,他人如何會聽從自己勸說,難怪自己一直一事無成,一時間倒有些心灰意冷了。
兩人相談甚歡,早已結成忘年之交,兄弟相稱,林志寧見他如此,心裡也有些不忍。
開口勸解道:“良忱兄何必如此,正因為世道崩壞,才需要齊聚仁人志士,拯救世界,拯救這個民族。”
一番話罷,李雲逸又恢復了精神,他屢經挫折,早已經鍛煉出堅強的神經,只不過乍聽到有人這般解析紛爭,一時間有些迷茫而已,被林志寧一提醒,又恢復了鬥志。
“林小兄弟,你見識高妙,不如隨我一道去廣東拜見孫先生罷,孫先生得你這樣英才相助,必然也是非常歡喜的。”李雲逸突然一把抓住林志寧手臂,直截了當的開口邀請道。
林志寧此時還沒有想好以後的行止,不過拜見孫先生他自然是極高興,不過那不是現在,他總要一路親眼觀察這個世界,親自體驗一番這個世道才好。
所以,不著痕跡的從他手中脫出,嘴裡說道:“能夠見到中山先生,自然極好,不過,我在北平還有一件要事,待此事完結,我自然南下。”
李雲逸卻不想就這麼放過他,說道:“不知道林小兄弟有何要事,我李家雖然不是名門望族,但在北平一帶也有相熟故舊,不若我隨你一道,待事情解決之後在一起南下廣東如何。”
林志寧有些哭笑不得,這人居然還怕他跑了不成,解釋道:“我乃習武之人,這一路南下,自然要見識各路武學,拜訪各家宗師。雖然不知道他們有什麼規矩,不過良忱兄一路跟著,怕是不好吧。”
“不妨事,我也想要見見武林中人,順便看看林兄弟武功如何。”李雲逸笑呵呵的說道,卻是一路交談中,他發現林志寧對於熟人,也沒有那般冷言冷語,不怎麼會拒絕別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