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
但是不管不屑也好,佩服也罷,如今林志寧同觀音菩薩對上,卻絕不會手下留情,不說獅子搏兔亦需全力,單就對修道的執著,林志寧也不下於觀音菩薩。
還記得曾經為了能夠幫助自己更進一步,林志寧廣傳功法,為了磨練自身技藝,他不惜屠戮各處山寨,為了補足自身,他走遍兩大部洲,為了幫助大千世界成長,他掠奪此方世界根基,為了自己成道,他甚至不惜利用曾經的偶像。
觀音菩薩,即使在神聖,也是他曾經聽到的,旁人或者自己口中唸叨的,一個符號,一個精神寄託,涉及到道途,他也僅僅只是一個聽說過名字的修士,一個有可能阻礙自己道途的修士,倘若殺之能夠成道,林志寧絕對會不擇手段。
即使天道無常,天機紊亂,修士也不是睜眼瞎,至少靈覺就不是很容易瞞過的,至少,對於危機或者不利於自己的事情,總是隱隱會有所察覺,最近觀音菩薩時常感覺心驚肉跳,不知道又有什麼讓他措手不及,或者無法接受的意外發生。
為了獲取功德,為了能夠安度大劫,觀音菩薩也是蠻拼的,思慮再三,他獨自一人前行,趕在唐僧師徒前頭,明察暗訪,細細尋找不妥之處。
其實林志寧感興趣的東西,就在他身上,傳聞天下有兩隻羊脂玉淨瓶,分別掌控在太上老君跟觀音菩薩手中,羊脂玉淨瓶本身不算出奇,但這件寶物有一個讓林志寧垂涎的好處,每過一段時間,羊脂玉淨瓶就能匯聚一滴三光神水。
三光神水極為難得,乃是日月星三光精華匯聚,元始天尊耗費**力練就,金色的日光神水,消磨血精骨肉;白色的月光神水,腐蝕元神魂魄;姿色的星光神水,吞解真靈識念。然而三光匯聚,卻立時成為天地一等一的療傷聖物,乃是促進植物甚至先天靈根生長的無上寶物。
想從太上老君手裡奪取寶物,倘若唐僧師徒遇到金角銀角童兒之時還有一點可能,如今唐僧師徒腳程如此快法,寶物已經回到老君手中,相比從太上老君手中奪寶,林志寧寧願同觀音菩薩大打出手,以定寶物歸屬。
觀音菩薩也是大羅修士,法寶眾多,元始天尊賜予的,佛門二聖賜予的,他伴生的靈寶,即便如此,觀音菩薩也不是個行事囂張無忌的人,對此方世界知之甚深,知曉許多隱秘的他,行事從來都小心謹慎,林志寧窺伺了許久,終於還是找不到合適的時機。
除非他想要馬上同佛門開戰,除非他同觀音菩薩不死不休,否則再垂涎三尺,再覬覦寶物,林志寧也只能憤憤扭頭離開。
觀音菩薩終於鬆了口氣,那沉重的,讓他心悸的感覺終於消散,但他的心情卻沒有放鬆半點,從這些蛛絲馬跡,他已經知道,來者並非是為西遊大計搗亂,分明是哪位高手藉此機會,想要對他不利。
急匆匆回道普陀山道場,觀音將一切寶物都收攏,都隨身攜帶,面對這暗中窺視的高手,即使洩露一些底牌,如今也是顧不得了。
第四十九章域外天魔
自古艱難唯一死,修士比普通人更加畏懼死亡,普通人都知道,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唯有一件事是絕對公平的,那就是他們誰都逃不過死亡,修士苦苦修煉為了什麼,歸根結底也不過是想要逃脫死亡的命運,超脫時間的掌控,長生久視。
普通人三魂中只有命魂常駐己身,天地二魂卻遊離在外,這不是苦難,而是天地對普通人的看顧,當他們生命之火熄滅,天地二魂就牽引命魂迴歸地府,再次投胎轉世,或為草木禽獸,或者轉世成人,或者功德深厚,轉世成為天人;修士的死亡同普通人也不同,修士修煉,想要超脫命運,想要超脫時間,就要掌控自身,就要三魂七魄歸一,若無機緣,修士隕落,則神魂俱散,天地間再無留痕。
觀音菩薩作為慈航道人之時,不知見到多少默默無聞的仙人,甚至是大羅金仙因為福源不足,連上封神榜的資格都沒有,苦心修持多少歲月,卻在大劫之中魂飛煙滅。
在這等天機紊亂,妖魔鬼怪橫行,隱秘高手窺視之時,暴露再多的底牌,也不必保證性命安全來的重要。
即使觀音沒有防備,林志寧暫時也不打算找他麻煩,出身闡教這些大羅,即使沒有壓箱底的神通,逃命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
他現在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別處,一個在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見過的妖怪,說是妖怪也並不準確,他的氣息非常怪異,混亂邪惡陰冷,倒是與傳說中的魔族很像。
林志寧遊歷的這些年中,卻是沒有見到過魔道修士,或者說沒有見過正宗的魔道修士,那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