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3 / 4)

問題是,杜充的名聲實在是太臭了,而且帶兵的勝率低得驚人,就算出再多的糧餉也沒人願意前來應募當兵。沒人願意拿自己的性命來開玩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缺兵少將,讓我們的杜充大人如何是好?

就在相州知府趙不試城破自殺之日,還真的給我們杜充大人想出了一個絕戶之策:掘開黃河的堤壩,放水淹金兵。

《宋史。高宗本紀》中記載道:是冬,杜充決黃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

金軍本來是要包圍開封府汴梁城的。可是還沒來得及兵臨城下,突然間發現河水奔騰咆哮決堤而出。

黃河的堤壩崩決了!

這就是在開封府汴梁城失去兵力之後,杜充唯一想到的能夠用來阻延和抵擋金兵進攻步伐的辦法。

黃河可不是一般的河流,她高高地懸掛和橫亙在中國北方的大地上,關係著黃河淮河這兩河流域千百萬人民的性命財產,茲事體大。

因此,即便是在靖康之變中,宋欽宗面臨滅國之災時,都沒敢用這一招。

而杜充膽敢使用此招,再一次證明了,他是多麼的自私,心腸是多麼的歹毒,才能夠下得了這種命令。

事實上,這一次黃河決堤之後,滾滾濁浪向東漫過滑縣南濮陽東明縣之間,然後向東經過鄄城鉅野嘉祥金鄉一帶匯入泗水,再經泗水南流,奪取淮河的入海口,最終流入黃海。

上面這些不是在簡單羅列數字,它意味著黃河改道。意味著超級災難的到來!

在當時,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一帶的百姓被淹死二十多萬;流離失所疾病瘟疫等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數近百萬,無家可歸淪為難民的近千萬;北宋最繁華富饒的兩淮地區變成廢墟。

在後來,黃河與淮河之間的這條臨時通道一會兒通一會兒堵,幾百年來不被人力所修復,近乎永久性傷害;直到清朝咸豐同治光緒年間,黃河才又慢慢恢復了由山東入海的局面。

以上,就是開封府留守杜充對中國土地人民所幹的事。

杜充在天下人的面前當眾演示了什麼叫做“視人命如草芥”,因他而死的宋人並不比被金兵所殺死的宋人少多少!

在歷史上,那些曾經把決黃河堤壩用作戰爭目的的狂徒並不只是杜充一人,如今就把這些殘酷的儈子手們一一列舉出來。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都城連日不下,遂引黃河水灌大梁(即開封府),魏王出降,魏國亡。

公元**六年前後,朱溫三次決河堤對付李克用,造成多次的人為水災。

公元九一八年,年梁將謝彥章為阻李克用的唐兵,再決河堤。

公元九二三年,梁將段凝又在酸棗(今河南延津)決黃河口。

公元九四四年,後晉出帝在滑州黃河大堤壩處再次決口,大水漫溢汴曹單濮鄆五州。這次河決,大水環繞鄆州城西南的梁山,成為著名的梁山泊,即宋江起義的根據地所在。

公元一九三八年,蔣介石為阻日軍西進,於六月十二日炸開鄭州以北的花園口黃河大堤,淹沒了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的四十多個縣,使千里沃野頓成一片荒涼的“黃泛區”,給人民造成極大的災難和留下無窮的後患,直到一九四七年黃河才重歸故道。

ps:謝謝zhuxyhh01大大獨孤颯霜大大大寒尖大大大大的打賞和玄玉冰麟的章節贈送,以及各位書友的訂閱點贊支援。

第二百四十章禍水東流

話又說回來,單從對抗金兵的角度而言,杜充崩決黃河堤壩,放黃河之水水淹金兵,還是收到一定的效果。

這次金國出動了多少兵力入侵宋朝,歷史文獻上沒有明確的記載。

歷史文獻中只是記載著,當這些金兵隨著黃河之水流落到南京應天府時,只剩下了五六千名騎兵。

從前幾次金國出兵的規模看,每次都在三萬到六萬兵馬不等,這次按理來說,人數不會比前幾次要少。

從資料上分析,這次黃河水淹,居然消滅了金兵大部分的力量!

只不過,剩下的這五六千金國精銳騎兵,被黃河大水所驅趕和引導,在不知不覺之間,竟然把目標轉移到了高宗小皇帝所在的臨時行宮………揚州。

也就是說,我們的杜充大人並沒有把給問題解決掉,而只是把金兵這個燙手山芋以一種非常殘忍的手段移交到高宗小皇帝的手中。

換而言之,杜充禍水東引,把金兵往東南方向給引走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