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3 / 4)

道,高宗心裡卻是明白得很。

當初苗傅和劉正彥逃離杭州之前,曾與高宗一起發誓,相互不加害於對方,否則斷子絕孫。

高宗皇帝何等人也,苗劉兩人後腳離開,高宗馬上命令韓世忠在後面追殺,斬首示眾,狠狠除了一口惡氣……

問題是,高宗皇帝沒有想到自己的誓言應驗得如此之快,讓人措手無策。

這樣的生活何時才是個盡頭?還不如投降給金人算了,免得以後的生活老是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

於是乎,我們的高宗小皇帝提筆疾書,給金兵的元帥完顏粘罕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親筆信。

這封信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宗皇帝《乞哀書》。

但是,這封《乞哀書》的內容,在宋史中居然沒有記載。

幾經周折,這封信的內容終於在宋朝李心傳所撰寫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六中被發現。全文如下:致書左副元帥宗維略曰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此所以鰓鰓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已故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遠涉而後為快哉謹按十一月丁卯詔書雲在建康遣杜時亮其為書指曲盡哀祈恐即此書也國史拾遺與元帥書八月日謹致書國相元帥閣下某昨遣洪皓輸懇切之誠懼道塗梗塞或不時布聞則又令崔縱進書御者既遣使者於庭君臣相聚泣而言曰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今大國之徵小邦譬孟賁之搏僬僥耳以中原全大之時猶不能抗況方軍兵撓敗盜賊侵交財賄日朘土疆日蹙若偏師一來則束手聽命而巳守奚為哉自汴城而遷南京自南京而遷揚州自揚州而遷江寧建炎二年之間無慮三徙今越在荊蠻之域矣所行益窮所投日狹天網恢恢將安之耶是某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一身彷徨局天蹐地而無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鰓鰓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巳也恭惟元帥閣下以宗英之重行吊伐之師謀略如神威權不世其用兵之妙與黃帝爭驅逐北平契丹南取中國極天所覆混為一區此豈載籍所有哉故缺十二字願削去舊號自此一缺二字者蓋知天命有歸而欲仰以成缺二字一尊之人也如此則缺十三字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學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隸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有二上矣亦何必勞師遠涉然後為快哉昔秦並天下可謂強矣而不廢衛角之祀漢高祖成帝業可謂大矣而不滅尉陀之國周武帝兼南北朝可謂廣矣而許留蕭察以為附庸故曰竭山而畋者非善畋者也竭澤而漁者非善漁者也伏望元帥閣下恢宏遠之圖念孤危之國回師偃甲賜以餘年缺十六字倘異時奉事之誠不足以當保持之意則移師問罪缺六字何難之有某亦將何辭嗚呼中天而立至威也相時而動至明也存人之血祀至信也全人之肝膽至仁也兼是四者在閣下德為何如在某之感為何如不寧惟是而已大軍一回則數百萬之生靈永保室家數萬裡之山河永成井邑亦大國之利也孰與夫皇皇稱兵而自殘其一統之內哉今缺六字社稷存亡在閣下一言某之受賜有若登天之難而閣下之垂恩不啻轉圜之易伏惟留神而特加矜察焉謹這封信行文流暢,引經據典,哀祈曲盡。堪稱是投降信中的典範。

此信一面世。就成了以後無數亡國之君的案首必備文字。幾百年後,南明的朱由榔就以這封信為藍本,複製貼上了一份給大清的多爾袞。

這份信寫得如此妙手天成,讓人不忍心做出任何的刪減改動,包括分段和新增標點符號。現在大致翻譯如下:尊敬的元帥大人:

您好!您今年五十多歲了,為了統一大業,萬里迢迢,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來到江南,一定很辛苦吧?

看到您這麼辛苦,這麼操勞,為了您的身體,為了您的光輝形象,有幾句話,小趙我覺得有必要跟您說說。

現在貴國征伐我們小邦,就好比神話故事裡的大力士孟賁搏殺小人國裡的僬僥,那簡直是易如反掌啊。

您想想啊。當日我們擁有全部中原地盤時,尚且無法和貴國抗衡;現在我們軍隊的建制全被打散了。國內根本找不出一支成形的部隊,又兼盜賊蜂起,財源日趨枯竭,土地越來越少,貴國就算只發一支小部隊來,我們也無力對抗,只能伏首聽命而已。

自古以來,國家滅亡的表現不外乎兩種:國主的逃亡或投降。

在貴國的嚴威之下,我們把國都從汴梁搬到南京,又從南京搬到揚州,再從揚州搬到江寧,短短兩年之間,已經搬了三次了。現在,我們身處荊蠻之地,連安身之所也沒有了。

防守無人,想逃無地,只能彷徨於天地之間。

元帥大人北平契丹南取中國,橫掃**,一統天下。謀略如神,威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