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大錠銀子來,謹代一兩黃金,以作靈符之資。
“你若違心,靈符自破。你好自為之吧!”了塵說完,又對著族長家老二道:“刀兵將至,你還是將你父親喚來吧。貧道受你們供養多日,也當還你們一場善緣。快去快去!”
族長家的二公子一聽,立刻緊張地站了起來,匆匆施禮之後,立刻帶著自己的幾位海商朋友向著家中奔去。
南洋之地,土著是主,華人是客。主客之間爭的便是資源。華人勤勞而且腦子靈活。土著懶散且靈智未開。百年下來,華人明顯富有,而土著卻依舊貧窮。加之有心人不斷挑撥離間,行族群制約之法。所以使得此地土著一直比較仇視華人。
兼妒忌之心,不平之意。使得幾十年來,本地土著跟華人衝突不斷。城市裡還好,自有西方殖民者壓制。可鄉野之間,卻是經常性的鬧出爭鬥來。
現在還算輕微的,殖民者也尚未開始將華人視為威脅。
如果了塵沒有記錯的話,華人真正的大難應該是就從幾十年後才開始,然後週而復始,一次又一次把華人當做豬羊宰殺。若說西方強盜是幕後教唆者。那麼土著無疑就是一次次災難的直接兇徒。
後世哪怕西方殖民者退走之後,也絲毫不見改觀。
“師公,你在想什麼?”朱載墲終於捨得玩累歸家了。見到了塵皺起眉頭,趕緊跑過來問道。
“你若為君,當如何對待此地子民?”了塵看了看朱載墲問道。
“既是大明百姓,自當善待之啊?”朱載墲有些不解地道:“師公為何有此一問?”
“海外之民,棄家遊海,久事商賈,甘居化外,不慕王化。你也願意善待?”了塵問道。
“為什麼不,只要是華夏苗裔,自當為大明子民,師公也不是一直這麼教導我了麼。有何不對?”朱載墲問道。
“呵呵,當然對。記得你今天說的話啊!莫要被朝堂裡那幫子文臣影響,壞了我華夏氣運才好”了塵感嘆似地說了一句。
幾十年後那場針對華人的屠殺,明朝的皇帝尚有一絲憤怒之心,只是朝政困難,文官阻擾之後,所以罵兩聲了事。而後世的那位十全老人的皇帝,卻是聽到了訊息滿心歡喜,恨不得對著屠殺者通令嘉獎才好。
一前一後,兩種態度,無論後世的閻教授們如何洗地,一個異族政權對漢人的心態都一目瞭然,何須爭論?
了塵跟朱載墲這頭說話,村中的族長還有幾個管事的老人家也已經匆匆地趕了過來,道:“仙長安好!但不知道仙長喚我等何事?”
第七十二章 南洋之行(3)
有利益的地方肯定會有衝突,有差別的地方必然有矛盾。
從地球上看,越靠近赤道的種群越懶惰,也越不可能產生偉大的文明。
作為農耕文明的華人無疑比當地人更善於勞動和積累財富。但華人無疑又是外來者和少數裔。於是華人變成了當地土著人妒忌和仇恨掠奪的物件。
比起自己辛苦勞動積累,哪有強搶來得愉快和輕鬆?
月光下的村莊安寧而和曦,只有村莊的寨門木樓上才會間或傳來幾聲報告平安的竹梆聲。遠處的叢林裡偶爾幾聲夜梟的叫聲也時遠時近。
彷彿這是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夜晚。
可村莊的深處卻一點都不平靜,雖然只是了塵的一人之言,但事關家族和村寨的存亡,肯定要要抱著寧可信其有也不能信其無的對人對待。村中的男丁早就集合了起來。上次衝突,雷電劈死了附近部落的首領,以華人們上百年跟土著打交道的經驗來看,附近的土著村落肯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土人們一定會有一次比上次更加厲害的報復。既是為了復仇,也是為了錢物,糧食和土地。不到其中的一方認輸,這個過程是不會終止的。
華人也不是天生弱者,至少這個以同鄉同族聚集起來的華人村寨一百年來就一直在跟周圍的土著部落爭鬥不休。土著人多勢眾,而華人也有高牆深壘,有精良的武器,同鄉同族的團結和凝聚力也是非比尋常。
了塵有時在想,若不是西方殖民者強行闖入,說不定這些宗族到最後也肯定能建立起一個個地南洋的華人國度。只是這個過程有點漫長罷了。
成也宗族,敗也宗族。宗族之間的團結,讓華人站穩了腳跟,但宗族之間的排外,也是的華人之間的聯合顯得困難重重。
華人宗族之間還缺少一個無可爭議的領導跟協調者。
只要大明能回到這裡,給予一定的支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