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子彈突然打出。這是生死線上的距離,這是生死線上的滋味,沒有人願意輕易品嚐這種煎熬。
“對,這種態度才對!跟我們走吧!”一個黑衣人在前面帶路,其餘三個黑衣人拿槍對準董廣,以避董廣距離他們太近。
“我的對手是什麼級別!”董廣問了一句。
“我們這兒的一流拳手,用咱們華夏傳統武術的說法就是,暗勁拳師!”為首的黑衣人不苟言笑,但是好在,不管董廣問什麼,他都回答。
“好!”董廣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心裡卻燃起了熊熊火焰。他現在的理論已經達到了兵家拳破攻防的層次,按照武林的說法,也就是暗勁級別,那麼我兵家拳術比其他武功的暗勁究竟如何。我這二十歲的暗勁,天下有幾個!
“沒想到我成為一名拳師之後,竟然是在這種環境下,沒有別人的祝福,也沒有哪怕任何一句鼓勵,反而是被人壓著,生命時時刻刻還在危險之中。”
武林之中,一向認為暗勁是高手和庸手的一個分界線,而且幾乎很少出現十八歲以下的暗勁。
因為明勁武者,只需要明拳理,熟手腳,善攻防即可。一個武者如果有名師教導,自幼熟讀拳譜。在十四五歲達到明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暗勁的要求要高得多,除了達到明勁圓滿,武者還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心理素質足夠堅強,必須學會不動聲色。
拳術之中有*之道,第一為手與足合。手與足合方成拳,一個武者,拳術進入手與足合的狀態,至少有招熟的功底。
第二為肘與膝合,肘與膝合能打人。這是換勁的一個要求。
第三者,肩與胯合,肩與胯合則明拳,這是明勁的要求。
第四者,氣與力合,這是明勁巔峰的狀態。之後意與氣合,則入暗勁。能在平常收斂神色,驟然間爆發心力,從而打出不同尋常的一擊。這就是所謂的關公不睜眼,睜眼要殺人。
在平常養心明性,危急時悍然出手,風雲變色。不過暗勁不能多發,不是體力上的問題,明勁練習的是武者的體力,而暗勁耗費的是武者的心神。
蒲專與檀版,拈著足家風。性覺隨資近,人難盡已同。奇非居正外,易正在難中。意近語須遠,形離神暗通。這一首詩雖然是前人所做,但是用來描述暗勁,恰到好處。
形意拳古拳譜之中,也有很多拳譜把“暗勁”寫成“諳勁”。這可不是排版錯誤,也不是拳師的一時疏忽。因為諳在漢字之中的意思,是熟悉精通。
《晉。刑法志》:故諳事識體者,擅權輕重,不以害大,不以近妨遠。此語用在拳術中,也是正到好處。
明勁對於動作的要求,要求一舉一動按照拳譜規定合情合理,但是暗勁者對動作要求已經越來越了,即所謂形離神暗通。
當今華夏發生過很多這種事件,比如一個老太太到自己的孫子被一輛翻倒的貨車壓住,情急之下,竟然能直接舉起貨車,把孫子救出來。但是之後大多會有一場大病,更有甚者,在此之後一病不起,離開人世。這就是暗勁,其實傷到的並不是武者的體力,一擊打出,更多的是讓武者的神思虧損,如果沒有良好的養神之法,很多拳師哪怕功夫達到了暗勁,也不敢進行這種爆發。
董廣以拳術煉精化氣,身強力壯,從而步入明勁。以呼吸之法煉氣化神,如今呼吸之法已經到達了極高的層次,而他的記憶力也開始逐漸增強,周天吐納呼吸法是需要計數的,一般人如果沒有經過這種訓練,很容易數著數著,就忘了自己數到了哪裡。
而周天吐納呼吸法,鼻吸嘴吐,嘴吐得時候,嘴唇要自然閉合。這個從最開始呼吸淺,這個從最開始呼吸淺,只走口鼻喉的迴圈,到後來呼吸修漸深入。然後走口鼻喉心肺,然後再深入,走丹田到百匯的迴圈。
而記憶力增強,在說之中的描寫就是“神識!”增強。這一點沒有什麼玄妙的。
“進去吧!”黑衣人拿著槍對著董廣,這麼長時間的兜兜轉轉。董廣完全沒有發現任何的下手機會,外面的圍牆上遍佈高壓電,外面還有人拿著對講機,腰間別著手槍。
“好!”董廣一步踏進去,接著大門就被關了起來。
這是一個悠長的隧道,董廣又走了幾步,才豁然開朗。裡面是一個空曠的水泥廠地,吊著一些大沙袋,有七八個人全身肌肉隆起,正在練習著拳擊或者腿法。
還有一個教練,在這邊來回監督著。
“喲!兄弟們,又來了一個人!”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