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可能性擅長數學的朋友算一下,有三十六萬二千八百八十種。是真正的千變萬化。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改變了九個招式之間的順序,沒有改變原來的招式,也沒有計算董廣除了拳術的打法不僅要做到能先邁左腳進行起式的正打,也要能先邁右腳進行反打。
更沒有去考慮任何一個人的打擊習慣都是不同的,同樣的人,有的人使拳喜歡攻擊對手的頭部,有的人喜歡使拳攻擊對手的胸部,有的人喜歡使拳攻擊對手的腹部。
如果再把這些因素加入,用來計算的數字就成了數以億計。
正常情況下,想要把一套打法招式練習熟練,至少需要二百遍以上。這樣計算的話就算一天人練習一套打法招式練習兩百遍,至少也需要一億年才能掌握到所有拳術的變化。
但是這只是一個玩笑,沒有人能活一億年,連神仙都活不了那麼久。我們練拳需要掌握的也不是拳術之中的種種變化。
董廣只需要掌握這九個攻防對應的公式就行了,剩下的所有變化實際上都只是由這些公式演化出來的相關的計算題,或者應用題而已。
兵家拳通常來說,要求他掌握四十五種變化。這四十五種變化也就是他以後格鬥時候的習慣。
每一個練拳的人,這個時候都會根據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身高,生活習慣,格鬥習慣形成自己以後練拳的特點。
所以哪怕師兄弟之間同樣一套拳法,也就是在此時開始,兩個人的拳法會萌生出不同的特點。並且逐漸在日後劃入到一個練習拳術的武者的身體之中。
說中獨孤九劍的功夫,其總決式有三百六十種變化,或許還把武功招式之間的變化說的太簡單了。
所以董廣知道父親沒有那麼多時間陪自己練手,而自己如果讓自己的功夫步步高昇,就必須藉助道館聯盟之中的學員或者陪練。
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兵家拳術之所以能夠在明勁階段訓練之中,就能衍生出可以同暗勁武者抗衡的武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但是現在國內,很多拳法研究會或者拳術研究會,所做的內容卻不過是領著自己訓練的成員參加體委舉辦的武術套路比賽。
研究套路的練法到演法之間的變化,而不是套路的練法到打法之間的變化,已經丟失了他們的研究會名稱之中的真意。
中國古代的武術門派,固然有他敝帚自珍的一面。但是最初的時候也是為了自己門派初學者著想,所以才不允許他們接觸其他武功。
其實拳術練到這一步,即將跨入明勁之中,董廣這兩個周跟何毅不斷切磋交手,自身已經熟練掌握了連環拳三種攻防變化。
相當於董廣每天要練習四十多遍拳法,民國很多武術大家當時也是如此的,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最著名的如李文,一步一拳,一步一掌,幾乎練到了如瘋似魔的地步。陳家溝的陳發科前輩,每天也是要練習四五十遍太極拳。
有了正確的方法之後,再加上持之以恆的鍛鍊,所以他們才能練出自己的成就。
武術家的拳術理論很大多數都不是背會的,而是在習武的過程之中練到自己身體上的,只不過有的武術家能把它再度轉換成為語言,跟別人描述。有的武術家沒辦法把它轉換成語言。
短短一瞬間,董廣就已經把事情想得很是通透。
兩個人一番交談,約定好週末一起去道館聯盟,到時候李忠北將舉薦董廣,如果董廣表現優秀的話,李忠北在道館之中也能收到一定獎勵。
所以雖然董廣的年齡比他,但是交談過程中,他卻對董廣很熱情。讓董廣也感覺到這個學長性格很好。
再加上兩個人都有武術實戰的功底,所以說起話來也很對對方的胃口。
董廣也知道了李忠北從學習跆拳道,因為家鄉附近的武館大多數都是花把子,教幾個套路,收學生一點學費。所以他時候對武術的感覺並不好。
來到大學以後,因為武協和跆拳道社團的一點矛盾,跟何毅交手之後,他才承認少林功夫是可以實戰的。
兩個人也因此結識,成為了好朋友。何毅功夫當時跟他不相上下,現在董廣的功夫,已經超過兩個人了。
而且董廣練習的兵家連環拳他幾乎沒有聽說過,也算是相信了民間有高手的說法。
兩個人一塊吃了一頓飯,早上董廣還有課,之後兩個人就分開來了。
這是董廣他們最後一週文化課時間,這一週上完,之後就要開始校內實習了。因為他們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