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體力竟然還可以保持這麼好,這是他現在完全做不到的,包總自己知道,自己的體力從四十五歲以後就已經開始慢慢下降,雖然功夫還在,但是遠遠比不上董廣。
“前年鬢生雪,今年須帶霜。我老了,幸好我沒有上去,要不然我和徐強兩個人,早被董廣收拾的不像樣子了。”包總心中暗自慶幸。
灰衣中年的步子不同於董廣的步子。董廣在這個邊角上,依然敢大步向前,雖然不敢跳躍,但是卻死死地限制住灰衣中年人的身體,灰衣中年步法多變,想要從這裡往擂臺中間走,但是卻完全脫不開身。
董廣右臂不敢發力,但並不意味著他右臂已經廢了,也不是說他的右臂在這場戰鬥中起不了任何作用。相反他的右臂,還有作用可以起,跟左手交替連環,一攻一進亂迴環。
哪怕中年人明知董廣右臂已經受傷,但是到這麼快的拳速,依然不敢硬接,本能性的有一種心驚,有一種想要躲避的想法。或者這已經是身體的習慣了。
這是武者趨吉避凶的本能,見到有拳腳或者棍棒打過來,都會本能性的去躲避,很多武林門派在拳術的訓練之中也是這樣要求的,除了部分硬功外,大部分拳術都講究以最的損失戰勝敵人,而不是慘勝。
這種要求在武術訓練過程中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讓很多武者的神經反應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甚至形成了現代生物學所說的細胞記憶。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當他已經習慣躲閃的時候,董廣的拳腳虛實相加,亂打亂弄,他也不敢挺身硬接。
“我得破了這一局,不然我的又是全部無法展開。”
灰衣中年卻是有苦自知,他不敢硬接的原因他自己明白,除了身體一些本能反應之外,另一方面這裡是擂臺的最邊角的位置,他剛才已經有幾次腳跟子蹬空,自己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有危險。
還好他及時穩住,董廣也沒有出來。準確的說董廣這個時候眼睛根本不會去向下。他要死死的把灰衣中年限制在這個活動範圍之中,那麼自己的眼神就要緊緊的盯著灰衣中年的頭。
董廣出手不用多想,招式自然而然的就照著灰衣中年的頭打去,打中打不中不要緊,重點是這樣可以擾亂灰衣中年的視線。他頭顱一旦晃動,身體就會不穩。
這個時候兩個人的出拳已經都沒有風聲了,沒有勁風了。兩分鐘多的交手,兩個人的體力和速度都開始下降起來。
這是體力的消耗,是不可避的,只要功夫沒有訓練到打破虛空,可以見神的層次。都不可能永遠的保持自己在自己最巔峰的狀態,出拳收拳之間都會有不必要的消耗。
就像世界運動員百米最快紀錄是九秒多,一千米最快紀錄卻是兩分鐘十一秒。而且這是由不同的兩個人創造的。為什麼運動員的千米紀錄的時間比百米紀錄的時間的十倍還要多,我們都知道,因為他有體力的消耗。
但是這不意味著這場戰鬥沒有危險了,相反危險依然存在,甚至比剛才更加巨大。
董廣要死死的限制住對手的活動,那就要保證自己的位置。他的腳剛才已經不由自主的踏空了幾次,如果不是之前練習單腿站的功底,現在恐怕已經跌落下臺。
這個灰衣中年的功夫嚴格來說,還沒有董廣在之前遇到的那個練習八極拳的唐裝中年高,但是董廣此時跟他的決鬥,卻特別耗費力量。精神體力緊繃到極限之後,現在已經開始慢慢鬆弛。
山上的風還不,灰衣中年這個時候體力還好點,董廣已經有些頭暈目眩,腿腳發軟的感覺了。這是體力嚴重透支的狀態。
出拳已經是在靠自己的意識堅持了,直拳,進步直拳。連環拳之中的什麼招式現在他都已經忘得一乾二淨,或者根本沒有心思用了,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直拳,然後身體跟著簡單的進步。
眼裡已經沒有距離,就是眼前的這個中年人,這個灰衣中年的功夫充其量不過是明勁的上層,但是董廣打到現在已經特別耗費體力了。
灰衣中年腦子裡面也顧不上計算什麼了,隨著董廣出拳就後退,有時候交上幾手,兩個人搖搖晃晃,在臺下一群人的目光之中,又再度分開,且戰且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灰衣中年腦海中剛剛閃過這個想法,腦中突然一片空白,怎麼回事!撤退的時候,一隻腳突然踩空,身體頓時抑制不住,跌了下去。
灰衣中年忘了擂臺長寬只有十米,還是被董廣藉助地勢,奮力戰勝。
董廣眼前目標猛地消失,也是突然一愣,兩腳不由自主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