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長近兩百丈,姜義眼神一凝,精確地測算出有五百四十六米,正是俗世界黃河縮小萬倍。
黃河在咆哮,無盡泥沙在沉浮,姜義早知道,那是一個個華夏曆史的沉澱,是天驕人物、是古城廢墟、是繁華滄桑。
黃河上游躍出一顆石子,脫離了河道,所過之處形成另一條小河,與龐大的黃河相比,是那麼渺小,卻在姜義心中分量難以動搖——姜水。
這是父母告知他修煉界的存在後,為他開啟三重門的地方,當時他才知道,每年搬家一次的原因,卻被天竺修士破壞;修養一年後,認識了流浪的肖書,發現他是五行體,於是,父母為他通竅,為姜義重塑金脈,結果被扶桑修士再次破壞,逼入龍州……
眼前的姜水散發出無上的聖光,形成一個淡淡人影,讓姜義心中一顫,無比熟悉的感覺傳來。
神農生於姜水,故姓姜,是姜家始祖。姜義確定,這個人影就是華夏人文始祖神農,是自己先祖!
又一顆泥沙被浪花捲起,化身一個虛幻人影,他仰頭看天,喃喃自語:“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問》?姜義沒想到是屈原的傳世名著,意思很簡單,是屈原對天地開始與演變、神話傳說、歷史興衰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追求天地人之間的至理。
表面意思很簡單,姜義早聽說過。但此時仔細體會,卻發現字字珠璣,蘊含天地至理,越是仔細體會越模糊,就像要抓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緊就掉得越多、越快,一時間難以揣摩真意。
姜義有了急了,催發神念,再次融入納戒。
納戒沒反應,黃河中卻出現一個熟悉的人影,姜義恭敬道:“師傅!”
柳風淡淡地看著姜義,沉默不語。
“師傅,天道將亂,善惡交錯,對於天,有戰、順、補三條道,弟子道心迷茫,請師傅指點!”姜義終於說出了心中最大的擔憂,即使面對李廣,他也沒有全部坦然。
見柳風不說話,姜義有些急了:“戰天,弟子自身不懼,卻天道之下皆為螻蟻,破天后眾生凋零,會進入第六次大滅世;順天,弟子也並非不甘心,只是不願看到天道養殖眾生,天道要俢情,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必然滄桑;補天,走聖者之路,可天道被滅五次,此路顯然極難,弟子唯恐心有餘而力不足。”
面對授業恩師,姜義坦誠相待,褪去一身殺伐之氣,恢復了當年練字三年的謙和書生。
柳風依舊不語,只是,他身邊再次出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