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安端也帶來了四萬殘兵敗將,楊光遠也帶來了近萬殘兵,那總共也不過二十五萬人。
這其中,八萬人馬在耶律德光親自率領下,已經殺到南岸,正與晉軍三十萬人馬對峙於潭州、戚城一線,實際上,這八萬人馬中,有五萬是趙延壽的幽州兵馬,只有兩萬是真正的契丹鐵騎,還有一萬人,只是用來做炮灰的僕從軍。
耶律安端與楊光遠合兵一處,共五萬人馬在黃河北岸護住耶律德光的背部與劉光遠的數萬兵馬相持。
剩下的契丹精銳鐵騎約七萬人,盡數都在耶律麻答手下,這是此次帶入中原的精銳所在,大汗信任他,全都交到了他的手中,耶律麻答絕不敢就這麼輕易損耗掉。
可以這麼說,契丹的精銳基本上都在檀州、博州這一帶,其他的地方,只留有少量的契丹兵馬統御著僕從軍防禦各地的反抗。
對於偌大一個河北,單靠那些沒有軍紀的僕從軍和降軍維持控制,實際上是很危險的。
中原不像草原,在草原上走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能遇到什麼人,而在中原,每隔三五里便有一處村落,村落、莊子的外圍都有高高低低的圍牆保護,莊中有自建的民團,戰力未必比那些雜牌的降軍差,而且,那些降軍與那些莊子私底下還有許多說不清楚的聯絡。
不要看這些人現在好像被契丹人殺怕了,服服帖帖,當契丹人露出傷口,現出疲態之時,誰也說不準這些民團、這些降軍會不會撲上來反戈一擊,拿著契丹人的腦袋取向開封那小皇帝請賞。
耶律麻答此次率領八萬大軍偷襲博州,得手後,將所率的一萬僕從軍及五千契丹鐵騎留在了博州,那是他的後路,不能不守。他則親自率領六萬五千多人在馬家口這附近紮下營寨。
渡河到南岸的那三千人馬覆滅了,三千人只逃出了三十多人,那是因為黃河的南岸還留有五隻艋鬥小船,本是準備用來緊急情況下報信用的,其中兩隻被黃河上的大浪打翻,兩船人盡數掉進黃河裡餵了王八。
剩下的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