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疏諫閣加蓋大印之後,才有可能實施下去。 在疏諫閣內,禮部尚書吳離看著身旁的邢部尚書白與書,輕輕開口說道:“白大人,我一直沒有想到,你出身門閥,卻不與他們相同,反而是看的如此明白。” 出身世家大族的白與書正翻看著《楚律》,聽到吳離這句話,頭也不抬,平淡說道:“吳大人這句話,看起來並不像這麼簡單。” 吳離不去看白與書,從書架抽出一本書,一邊翻看一邊說道:“我只是很奇怪,為什麼白大人不像他們一樣反對新政,反而是如此支援,要知道,宰輔大人的新政,內容多半都是要損害你們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的。” 白與書一頓,開口說道:“聖人言: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便一直是我這一生的追求,宰輔大人推行新政,除了富國強兵之外,其餘針對的,不就是一個心正麼,我白與書雖不才,但也願意同宰輔大人一同還大楚一個不再是烏煙瘴氣的朝堂,而不是有才之人報負得不到舒展,有識之士有話而不敢言,為何這官你做得,我做得,這天下百姓做不得?終究這天下,不是一家兩家的天下,而是天下百姓的天下。” 沒等吳離開口,宰輔大人踏入這方小屋,看了眼這兩個可以說是新政支柱的顯赫官員,便自顧自找了一方空座椅坐下。 宰輔大人已經古稀,雙鬢斑白,自從入朝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緩緩在官場之中走遠,在這期間,光是龍椅上那位就換了三個,可宰輔大人仍舊是不緊不慢,寧肯暫緩仕途,也不曾犯錯,當年皇子爭位,各自拉攏朝中重臣,那時已經位居一部尚書的宰輔大人仍舊是不肯倒向哪一方,因此滿朝大臣都稱宰輔大人為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後來皇帝陛下繼承大統以後,沒過兩年,宰輔大人便接替老宰輔的位置,坐上了這百官之。 宰輔大人為何能坐到這個位置上,一來是因為確實便能力出眾,但二來,不就是因為宰輔大人這些年,都不曾結黨麼。 為了新舊之爭,朝中官員分為兩派,可不管怎麼分,宰輔大人一直不是很上心,就算這次新政取得了勝利,宰輔大人與旁人在疏諫閣時,也只討論的是新政方針,至於其他,一概不說。 在朝堂之上,論威望,其他所有官員加起來,都不如宰輔大人和孫老爺子兩人。 禮部尚書吳離當年雖是朝試狀元,但卻沒有入過書院,這是他一輩子的痛。 面前的宰輔大人當年未入朝之前,便是在書院教書,所以於公於私,吳離都對宰輔大人佩服不已。 吳離沒有說話,反倒是宰輔大人合上書,抬起頭說道:“新政條例已基本確定,可兩位大人知道為何我還沒有讓人帶到三省麼。” 白與書抬起頭問道:“宰輔大人是怕劉大人刁難?” 宰輔大人搖搖頭,平淡說道:“三省阻力早已作古,甚至在朝堂之上,明面上的阻力也不再存在。不過我擔心的,不是這個。皇宮固然豪華,但所需的也是生長在山間的普通樹木,我之所以不著急,那是因為還沒到時機。” (本章完)
第106章 城裡山中(中)
宰輔大人所說的不到時機,吳離不刨根問底,只是等著宰輔大人的下文。 宰輔大人看了看白與書和吳離,平淡說道:“朝中局勢並不像明面上那麼簡單,兩位大人仍需等待。” 白與書出身不凡,自然知道宰輔大人的意思,他嘆道:“如此利國利民的措施,晚施行一天,便是愧疚。” 宰輔大人淡然開口,“老夫用二十年寫成新政,再用二十年使其得以施行,走到今天,便只剩最後一步,卻是不得不小心,以求萬無一失。” 吳離閉口不言,事情到了這一步,多說也無益。 白與書知道宰輔大人的性子,知道宰輔大人的決定誰也無法更改。 一輩子都沒有犯過錯的宰輔大人,論誰都沒有理由反對他的決定。 末了,宰輔大人難得打趣說道:“百年之後,你我幾人流芳百世還是遺臭千年,其實都不在這裡。” —— 青城山歷來都是道家所推崇的洞天福地,因此,山上的道觀一向不少。 似乎一提起青城山,便是大多會想起青城山上諸多道觀齊上香時,讓整個青城山被香菸籠罩彷彿如仙境一般的壯哉景象。 不過自從七百年前,劍閣老祖建閣於劍峰之上,青城山彷彿又多了些其他意味。 到李青蓮持三尺青鋒縱橫天下之後,整座劍閣在劍道中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劍閣建閣於劍峰,本來青城山上的各個道觀就不同意,可架不住劍閣老祖一人一劍便驚的旁人不敢吱聲。 不過好在劍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