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人家託生去,教我們好生謝那長老,不得怠慢。”伯欽道:“我也是做了一夢,與你一樣。我們起來對母親說去。”
他兩口子正欲去說,只見老母叫道:“伯欽孩兒,你來,我與你說話。”二人至前,老母坐在床上道:“兒啊,我今夜得了個喜夢,夢見你父親來家,說多虧了長老超度,已消了罪業,上中華富地長者家去託生。”
獵戶呵呵大笑道:“我與媳婦皆有此夢,正來告稟,沒想到母親也是此夢。”
一家大小趕緊替唐僧收拾馬匹,都至前拜謝道:“多謝長老超薦我亡父脫難超生,報答不盡!”三藏道:“貧僧有何能處,敢勞致謝!”伯欽把三人的夢話,對三藏陳訴一遍,三藏也喜。
伯欽又拿銀兩為謝,三藏分文不受。一家兒又懇懇拜央,三藏依然分文不受,但道:“銀錢我是萬萬不能收的,不過我也不知山路如何行走,不如送我一程吧!”
於是太保又喚兩三個家僮,各帶捕獵的器械,同唐僧與劉晨上路,看不盡那山中野景,嶺上風光。
行經半日,只見對面處,有一座大山,真個是高接青霄,崔巍險峻。
正走到半山之中,伯欽回身,立於路下道:“長老,大師!您們請自前進,我卻要回去了。”三藏聞言,下馬道:“千萬敢勞太保再送一程!”
伯欽道:“長老不知,此山喚做兩界山,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的地界。那廂狼虎,不伏我降,我卻也不能過界。”
正在那叮嚀拜別之際,只聽得山腳下叫喊如雷道:“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父!師父!師父!”
聽到山下如雷一般的叫喊聲,那唐三藏嚇得驚驚慌慌,劉伯欽也有些膽寒。
“我靠!終於要見到小時候的偶像了,而且我現在還不比他弱,更而且的是他得叫我個師伯!這輩分可真夠亂的!”劉晨平復了一下心中的激動,向劉伯欽問道:“這山可有什麼奇特之處?”
劉伯欽道:“這山舊名五指山,因我大唐王徵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飢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剛才大叫的必定是他!”
劉晨轉身對唐僧道:“師弟!我們去看看!”
三藏只得依從,牽馬下山。行不數里,只見那石頭縫裡之間,果然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劉晨近前細看,只見那猴: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唐僧不知怎麼回事,剛才還很害怕,現在卻突然不怕了,走上前來,與他拔去了鬢邊草,頷下莎,問道:“你有什麼說話?”
那猴道:“我沒話說,師父!我有問題問你一問!”
三藏道:“你問我什麼?”
那猴道:“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麼?”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麼?”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觀音菩薩救我一救,菩薩勸我再莫行兇,歸依佛法,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劉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三藏聞言,滿心歡喜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但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來?”那猴道:“不用斧鑿,你只要肯救我,我就能出來!”
三藏道:“我自然可以救你,可是你怎麼出來?”
那猴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只上出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
唐僧正要上山,劉晨攔住唐僧。
孫劉晨一見劉晨攔住唐僧,氣急敗壞道:“你這廝是何人?為何阻攔我師父救我?”
劉晨微微一笑道:“非也!非也!孫大聖,你若願意拜他為師,那我就是你的師伯,我不是阻攔你師父救你,只是我也有些法力,想試一試不揭那金字壓帖是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