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3 / 4)

途雖遠,終有到達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唐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經雲《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婆訶!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此時唐僧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即能記憶,此乃作佛之會門也。

那禪師傳了經文,踏雲光,要上烏巢而去,又被唐三藏扯住,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

那禪師笑道:“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哪相識,他知西去路。”

孫悟空聞言,冷笑道:“我們去,不必問他,問我便行了。”

唐三藏還不解其意,那禪師化作金光,徑上烏巢而去。

唐僧往上拜謝,孫悟空心中大怒,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孫悟空縱有攪海翻江力,也沒有挽著烏巢一縷藤。

唐三藏見了,扯住孫悟空道:“孫悟空,這樣一個菩薩,你搗他窩巢怎的?”

孫悟空道:“誰讓他罵我。”

唐三藏道:“他講的西天路,怎麼罵你了?”

孫悟空道:“他說野豬挑擔子,是罵的八戒;多年老石猴,是罵的俺老孫。”

豬八戒道:“師兄息怒。這禪師也曉得過去未來之事,但看他水怪前頭遇這句話,不知是否應驗。”

孫悟空見蓮花祥霧,包裹住那烏巢,無法近身,那禪師也僅僅是罵了一句,想想還是算了。

……

這烏巢禪師事件過後,一路風餐露宿,披星帶月,不覺到了夏日炎天。花盡蝶無情敘,樹高蟬有聲喧。野蠶成繭火榴妍,沼內新荷出現。

一日正行時,天色已晚,見山路旁邊,有一村落。

唐三藏對劉晨道:“師兄,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好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

豬八戒道:“說得是,我老豬也有些餓了,到人家化些齋吃,才有力氣。”

孫悟空道:“真是懶人上路屎尿多,這才走了多長時間啊?就這麼報怨!”

豬八戒道:“哥啊,我不像你這喝西北風就能過活的人,我從跟了師父這些日子,經常是忍著半肚飢餓,你可曉得?”

唐三藏聞言道:“悟能,你若是吃不了苦,那你還回去吧。”

那呆子慌得跪下道:“師父,你莫聽師兄之言;他有些誣陷人,我也沒報怨什麼,他就說我報怨,我是個直腸子的痴漢,我說肚子餓了,尋個人家化齋,他就罵我是吃不了苦;師父啊,我受了菩薩的戒行,誠心拜師,情願要伏侍師父往西天去,誓無退悔!”

唐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來。”

那呆子縱身跳起,口裡絮絮叨叨的,挑著擔子,跟著前來。

到了路旁人家門口,唐三藏下馬,拄著九環錫杖,先去敲門。門並未關閉,半開著,唐僧從門縫裡往裡看,只見一老者,斜倚在竹床之上,口裡嚶嚶的唸佛。

唐三藏不敢高言,慢慢的叫一聲:“施主,有禮了。”

那老者驚了一下,跳起來,一看是個和尚,趕忙斂衣襟,出門還禮道:“長老,失迎,您是哪裡來的?到我寒門何事?”

唐三藏道:“貧僧乃是東土大唐和尚,奉聖旨上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經,路過貴寶地,見天色已晚,想要借宿一宵,希望施主能方便方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