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如何取捨(1 / 2)

小說:艦娘之紅色血統 作者:王子虛

對於天狼星而言,第四代艦載機設計,是一件相當有挑戰意義的事情。

對於海王星而言,這是在親手實現自己本來就很喜歡的方案。

兩姐妹都都想知道,兩種不同設計思路的對比結果,所以確定目標之後就分頭開始全力以赴的設計整體方案。

兩人用了兩天時間完成了初步設計方案,到第二天下午,都經過了系統的評估,不同設計方案的預測對比結果也出來了。

沐風帶著天狼星、海王星,在科研中心看著大螢幕上的對比資料。

陸基版殲20,艦載版殲20,變後掠翼版艦載機,三種飛機用的是完全一樣的雷達航電飛控系統,沐風將其認定為同一種飛機的改型。

逆向工程完成之後,利用這個世界的設計理念和生產工藝,整體最佳化過的陸基版完全體殲20,暫定名為殲20A。

機體空重降低到了16噸,最大內油達到12噸,最大載重量也達到了12噸,最大起飛重量為40噸。

可以做到滿油的同時滿彈的起飛,不過作為隱身飛機一般不會掛滿起飛。

最高效能空戰重量為26噸左右。

極限航程60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2000公里以上,超音速巡航速度1.8馬赫,最大速度2.8馬赫。

航電、隱身效能也都得到了整體的最佳化。

天狼星在陸基版殲20A的基礎上設計的艦載型,暫定名為殲21B。

相對於陸基版殲20A,艦載版殲20B前半部分變化比較小,主要的調整都在後半部分和主機翼上。

主機翼整體向外伸長,翼展寬度增加到了15米,機翼的後掠角也相應的減小了一些。

機翼尾部的外形發生了變化,整體呈現出一個大致的M型,在M的兩個上節點位置向上摺疊。

整個機身與機翼完全融合為一體,飛機後半部分有點類似B2的飛翼結構。

殲20B艦載機空機,暫估重量18噸,最大內油12噸,最大掛載12噸,最大起飛重量38噸,最優空戰重量26噸。

滿油無法滿彈,滿彈無法滿油。

超音速巡航速度1.6馬赫,最大速度2.6馬赫,作戰半徑2000公里。

海王星設計的變後掠翼艦載機方案,暫定名為殲20C。

整體外觀類似F22和F14的融合體,是AFX653方案的再次完善版本,

殲20C艦載機空機,暫估重量19噸,最大內油12噸,最大掛載重量10噸,最大起飛重量38噸,空戰重量27噸。

滿油無法滿彈,滿彈無法滿油。

超音速巡航速度1.9馬赫,最大速度3馬赫,作戰半徑1800公里。

三種飛機的雷達、航電裝置效能是完全一樣的,差距在於不同的外形設計方案所帶來的機體效能差異。

整體綜合效能最優的是陸基完全版殲20A,這可以說是真正的目標機型了,幾乎沒有什麼最佳化提升的餘地了。

問題是她無法上艦,只能作為自己軍港、陸地機場的守護者。

艦載版殲20B,航程、隱身等大部分效能與路基板殲20A保持一致。

掛載能力、巡航速度、最大速度,都比路基板殲20略低。

亞音速效能、低速效能、機動能力較陸基版殲20略微提高。

變後掠翼版本殲20C,最大優勢就是速度。

她擁有三種機型中最高的巡航速度,差一點到2倍音速。

變後掠翼設計使她在高速和低速下都擁有相當不錯的機動能力。

但是變後掠翼在掛載效能上處於天生劣勢,放棄隱身變身炸彈卡車的時候,投送能力無法常規佈局殲20B相比。

而且可用的掛載點數量有限,而且掛載位置不自由,集中在機體中間,最多擴充套件到翼盒下方,還要受到內建彈倉影響,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她的最大掛載重量是無法完全利用的。

另一個缺點,變後掠翼設計無法保持全程隱身,只能選擇特定角度隱身。

海王星對於殲20C的隱身設計,主要針對高速突擊時使用的68度後掠角,這時候隱身能力不低於殲20A和殲20B。

其次是起飛、降落、低速巡航時候使用的20度後掠角,這時候仍然有不錯的隱身能力,但是要略低於殲20A和殲20B。

而在其他角度巡航時,隱身能力就相對比較一般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