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提督府的提督、指揮官、艦娘們,在震驚於司令部突然攻擊的同時,發現一直都在鼓吹她們投降的廣播,今天忽然停止了。
一些反應敏銳的人,心中陡然升起一絲不好的預感,大家隱隱覺得,司令部這麼做,好像是不太希望自己這些提督府投降了。
給人的感覺,是談了幾個投誠的提督府之後,覺得她們吃虧了,說踹現在準備來硬的,直接強行佔領了。
其實她們在某種意義上猜對了,不過不是接受了幾個提督之後覺得虧了,是從一開始,就知道接受投誠不如直接打下來。
以前只是司令部的人手太少,接管的都不夠用,只能威攝對方投降。
現在司令部的可用人手越來越多,從各個軍港抽調一少補改造完成的艦娘,就能夠接管一個新的軍港。
接管新軍港之後,同化和改造當地艦娘,不久之後,這個新接受的軍港,也可以對外提供接管用的艦娘了。
三個大型提督府投了之後,接下來的幾天裡面,司令部陸續派人接管。
在這個過程中,周圍的小型提督府也陸續跟著投了。
個別準備死扛的提督,被控制不住手下,要麼自己直接被幹掉,要麼變成孤家寡人,最終被帶路黨迅速佔領。
經過這一場戰鬥,整個雙月群島,一大半的土地,都落到了司令部手裡。
而司令部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並沒有停止。
隨著時間流逝,第一軍港、帕奇娜要塞,新港三地,改成蛻變完成的深海艦娘越來越多。
這些深海中的絕大部分,相比雙月群島的本地艦娘而言,都可以說是絕對的主力艦。
低階深海容易在戰鬥中死亡,所以活到戰鬥結束,被俘虜和改造的深海,主力艦的比例比正常艦隊高的多。
戰列艦和艦隊航母數量加起來,差不多是整個艦隊的四分之一,還有大量的重巡洋艦,輕巡洋艦。
驅逐艦、護衛艦、潛艇這些小型艦的數量,只有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這遠遠低於正常艦隊的比例。
這些改造完成的深海,逐步投入戰鬥中。
整個司令部的蛻變深海數量,已經將近了800艘,其中艦隊航母和戰列艦的數量,也有將近200艘。
特別是,蛻變的深海之間,沒有艦體化衝突,可以同時參戰。
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對於本地艦娘和深海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所以,收編這三個提督府的同時,更大規模的戰鬥開始了。
第一軍港和帕奇娜要塞,一共駐防了兩百多艦娘,剩下的六百多,幾乎都在新港和雙月群島。
這六百多艦娘,分成了四個混編大艦隊。
第一艦隊200人,由遼寧、長春、太原帶領,從雙月群島西部入口,順著下月島海岸線向東推進。
第二艦隊200人,由廣東、南昌、深圳帶領,從雙月群島東部入口,順著下月島海岸線向西推進。
第三艦隊100人,由崑崙、深紅帶領,從萬靈島出發,向東佔領海島。
第四艦隊100人,由凝霜、蘭州、重慶帶領,從萬靈島向西佔領海島。
這是一個群島世界,一個依託海洋才能生存和發展的世界。
所有的提督府駐地,所有的關鍵城市,全部都在海岸線上。
派出艦隊就能直接打擊,再加上絕對的資訊壓制,整個戰場單方面透明,對方面對司令部的艦隊,根本躲無可躲。
前方的戰列艦艦隊,抵達軍港近海炮擊威攝,後方的航母、導彈驅逐艦負責定點清除關鍵目標,巡洋艦隊等待登陸佔領。
由於長時間的輿論滲透,本地艦娘根本無心戀戰。
再加上整個雙月群島最強的幾個提督府,皇帝、萬靈島、雪浪灣,都已一敗塗地,其他的提督根本沒有戰鬥的勇氣。
一路上的小型提督府,幾乎是望風而降,根本不敢抵抗。
個別敢於抵抗的,也是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
四支艦隊一路勢如破竹,根本沒有遇到有效的抵抗,與其說是戰鬥,不如說是演習、武裝巡航。
所有人都知道,提督府的末日到了。
下月島的幾個大型提督府,在襲擊來臨之前猶豫不決,襲擊開始之後,也幾乎沒有撐過一天的。
提督本人主動投降,或者被逼投降,或者被幹掉之後投降。
當攻擊最後幾個提督府的時候,萬靈島新的導彈發射基地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