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慾望。”
“我清涼寺守護佛,為整個神界佛教拈花古佛,不會望及魔性眾生之錯,而是昭示魔性存在,本就為天下眾生所釀就。因而魔性泛延而至,只能由眾生自行解決,而不能依仗佛祖抑或神祇!”
樂聖仙師嘆道:“執著與迷失,往往僅在一念間。方到今日,我才知清涼寺之名由來。來到清涼寺,方知拈花古佛因何故在此駐留。清淨修行方是佛性本來意志,當機緣與因果成熟時,佛緣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
立人天師卻是一旁呵呵樂道:“道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此等主動性恩澤廣施,正是與佛教未斷我愛,不如潔淨之善念感知教化相悖之處。”
“在佛門聖地,大言特言道家真理,自然有大不敬之嫌,我等今日裡也就不再對此多做深研,各人修行所得,自心當有感念!正如今日在此地之人,便有仙師、天師、法師三種稱謂,來由各有緣故,信奉也各有不同!”
詮濟法師面上笑意不變,並未因為立人天師這番言語,乃是刻意提醒在場修道之人,莫要被佛家道理所迷失,而心生絲縷不喜之意。
兩教間如此教義爭執由來已久,像是詮濟法師這般,心性有相當悟徹之人,定然不會因此而感到憤忿不寧。
而且目前大敵當前,也著實不適宜再做無謂理念征討,大勢所趨方為共同關注目的。
劉君懷心下生笑,但也感無可奈何,對於此等爭執,自己恩師最為理解,因而他早早意識到兩者間相融相濟必要性。
雖然此類結合極有可能不會成功,但主觀努力卻是不肯放棄。
像是三界真陽心經,便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得來,不過因為它之存在,已是極大刺激到道教中人,雖然此等效果,更多是因為心經尚屬道家法術,其中神奇效果卻是已初見端倪。
像是如詮濟法師這般聰睿如斯,也是轉念便即聯想到此處,於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