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連夜召集了大臣商議,但意見很不一致,有人覺得涼州城距離西疆門戶西平城實在太近了,有這麼一夥人天天守在眼前,豈能踏實?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涼州城可以讓給大夏國,一來大夏國遭此鉅變,恐無戰力,再者說西疆的戰事這麼久,耗費了不少,乾脆就停戰算了。
兩個意見,都有道理,所以皇帝反而拿不定主意了。
在他內心深處,他當然不想讓出涼州城,因為不管怎麼說,涼州城是朝廷治下,一旦讓出去,豈不是丟了疆土?
何況南疆剛剛丟了那麼多城池,要是再被大夏國給搶走一座,那皇帝晚上做夢都得害怕列祖列宗來找他。
但若是不讓,這打仗要打多久?西疆之地寒冷異常,打了這麼久也沒個下文,再這麼下去,萬一打不下來,起不是白白浪費錢糧?
以前遇到難題,皇帝都是一個人在御花園裡坐上半天去琢磨,但現在,他卻想著問問德王了。
德王在奉旨進宮之前,已經知道了皇帝要問什麼,所以,他早就有所準備了。
同樣,德王聽完事情之後所給出的意見,也是讓皇帝大吃一驚。
既不答應,也不拒絕,模稜兩可,靜觀其變。
按照德王的意思,大夏國一個彈丸小國,不知道畏懼天威,所以朝廷萬萬不可輕易答應,乾脆就來個不聞不問,讓大夏國那邊琢磨不透,朝廷可以先把西平城的大軍繼續留在那裡,然後把主帥換掉,這樣就會給大夏國一個假象,那就是朝廷準備換帥開戰,可是咱們卻的大軍只在城中,不出去,這樣又會給大夏國一個假象,那就是朝廷不準備動他們了,當兩種假象都出現的時候,他們也就想不明白了,一旦他們是糊塗的,那麼他們就沒有一天好日子過,整天得提心吊膽,朝廷自可靜觀其變,等著大夏國自己受不了,就會離開涼州城。
德王的模稜兩可之計,讓皇帝眼前一亮的同時也是大為感嘆,這辦法,居然自己根本想不到。
最後,皇帝就用了德王的辦法,直接讓人把文書燒掉,就跟沒發生過這回事一樣,大夏國的使臣三番五次探問,都被人給婉拒了,皇帝根本不見,至於答應或者不答應,也是根本不提。
到最後,使臣實在沒辦法了,總是這麼空等著也不是個事兒,想來想去,他也只能只能連夜往回趕了。
第一千八百零七回…一通怒斥
朝廷這邊的辦法一旦確定下來,那就是雷厲風行,沒過多久,桓王就接到了旨意,說是讓他把兵權交給禁衛軍副將麥俊,然後他則是火速趕回京城。
桓王接到這份奇怪的旨意,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一整天不吃不喝,可最後他還是沒有辦法。
等到桓王趕回京城之後,皇帝就召見了他。
只是見他的地方,很奇怪,既不是在御書房,也不是在御花園,也不是在哪個殿中,而是直接就到了桓王府中。
一般來說,皇帝輕易是不會隨隨便便到哪個王府的,因為皇帝一旦去了,會很麻煩。
晚飯過後,皇帝就在桓王府的大廳中坐著了,桓王則是老老實實地跪在下面,除此之外,就只有御前侍衛統領許火陽在皇帝身邊了。
“西平城的戰事持續這麼久,區區彈丸小國,點滴之兵,你居然耗費這麼長的時日都無法得勝,還丟了一座城池,朕的臉,全讓你給丟盡了!”
桓王聽到這話,其實心裡也不是很慌張,因為他在回來的路上,已經琢磨了一下,這麼急匆匆的把自己叫回去,還罷了兵權,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肯定是因為自己戰事不利。
沒想到,果然猜中了。
“怎麼不說話了?啞巴了?你不是很威風嗎?”皇帝接著怒斥道。
“父皇,兒臣有罪,請父皇降罪!”
“好了,這種鬼話不要在朕面前胡扯了,朕問問你,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差錯?”
“父皇,丟了城池,罪責首在兒臣,兒臣責無旁貸,但是父皇也請聽兒臣一言,而很確實有苦衷!”
桓王到京城的時候是白天,而皇帝來桓王府的時間是晚飯後,所以桓王回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去是打聽雍門子狄的事。
桓王這個人,因為性子太直,所以在朝中的朋友並不多,因此打聽起來也費了一些力氣,好在也算是弄清楚了。
當他得知雍門子狄根本沒事,而且還出了什麼有人去兵部殺人之類的怪事時,他就覺得有些奇怪了。
“苦衷?什麼苦衷,你倒是說出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