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誰成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前陣子白蛇的出現,已經令他壓力大增,如今又被告知白蛇身後還有一個他不得不面對的超級大神,他現在的心裡,可以說是壓力山大。
以前法海覺得呂洞賓是個活雷鋒,做好事不求回報,現在他才明白,呂洞賓之所以為他做這麼多,一是想補償他,二來,呂洞賓也未嘗不想利用他。
法海倒不怕被人利用,在他看來,只有沒有任何價值的人才永遠不會被利用,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能夠被利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對於呂洞賓來說,法海的價值就是存在,只要他沒有神魂俱滅還存在於世,他就永遠是觀音菩薩心中的一根刺,呂洞賓不遺餘力的幫助法海,不是想要法海幫他戰勝觀音,而是想要讓他能夠很好的活著,活的越久越好,這樣才足夠讓觀音菩薩噁心。
呂洞賓能在十二萬九千六百個世界、無窮生命中找到他,全是得自掌控眾生輪迴的地藏菩薩,也就是地藏王佛的幫助,看來西天佛門聖地也不是一團和氣,出身巫族的地藏菩薩,和出身妖族的觀音菩薩,她們之間矛盾也是不小。
大神之間的恩怨情仇,法海不想、也沒能力攙和進去,因為這些距離他都太過遙遠。
法海也不想和觀世音為敵,更不想重回諸天去做她的名譽丈夫,人貴在自知,前世的閱歷告訴他,對於一個配不上的女人存在幻想是非常危險的,遠的不說,看看武大郎娶了潘金蓮後的下場就知道了。
不過,法海也不怕和觀音菩薩為敵,他畢竟是觀音菩薩名譽上的丈夫,這是諸天皆知的,有這層關係在,作為諸天風雲人物,西天巔峰的存在之一,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只要還要一點兒麵皮,就絕對不敢光明正大的對付他,只能玩陰的、來暗的,以諸般算計逼迫他放棄幻想、遠離諸天,原本那個法海的遭遇也驗證了這一點。
法海也從沒有想過成妖成魔,那樣一來,觀音菩薩想要對付他,就有光明正大的藉口了,還是把鬥爭侷限於佛門內部為好,法海不怕陰的,也不怕暗的,因為這恰恰是他最擅長的。
綜合起來看,與觀音為敵,看似兇險無比,實則進退自如,因為主動權在法海手中,如若將來實力足夠,他不介意睡睡這位大能,如若形勢不好,他大可像傳說中的法海一樣龜縮起來,永世不入諸天。
更何況,這種鬥爭和前世殘酷的官場爭鬥比,不值一提。與觀音鬥爭失敗,大不了一死而已,但前世官場爭鬥失敗,則是發配“等死辦”,生不如死,一輩子等死。
所以,經過反覆思考之後,法海還是決定先和觀音菩薩鬥鬥,起碼錶面上要擺出一副想斗的模樣,因為這麼做有利益,天大的利益。
在大神的博弈中,法海只能算是一個小卒子,但卒子再小,過了河也能橫衝直撞,法海就是想做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以他和觀音的恩怨,他這輩子基本飛昇無望,想要有一番作為,繼續追求長生不死,乃至永生不滅,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不入諸天,肉身成佛。
這條路是所有修佛者想走而不敢走的,但並非沒有先例,禪林心宗的老祖宗菩提達摩老祖就是走的這條路,雖然沒有飛昇諸天,卻逍遙於十萬世界之間,天上地下,滿天神佛,沒有一個敢小瞧於他。
法海從呂洞賓口中得知,達摩只是老祖的名字,菩提則是老祖的姓氏,所以,諸天仙佛一般都稱呼達摩老祖為菩提老祖。
菩提老祖,多麼令人振聾發聵的名號啊!
成為第二個菩提老祖,就是法海的目標,但是他也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比老祖還要優秀,他擅長的不是勤修苦練,而是謀略智慧,他無法按老祖的方式去成佛,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修煉,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在呂洞賓、地藏王等人眼裡,法海是一枚棋子,在法海眼裡,呂洞賓和地藏王則是慷慨大方的凱子,他們想利用法海打擊對手,法海也想利用他們謀求更多的修煉資源和扶持幫助。
只要法海表現出想要和觀音菩薩斗的想法,就能從他們身上得到無數好處,遠的不說,現在的法海,在呂洞賓的無私幫助下,已經完成了由修真界貧困戶到暴發戶的轉變,在地藏王的幫助下,百世輪迴的最後一站來到了炎黃大世界。
據呂洞賓所言,在洪荒破碎前,炎黃世界乃是人皇的地盤,擁有人皇封印,為了保護當時相對弱小的人族,只要實力超越世界承受範疇,就會引發封印,封印的威力極大,相當於人族三皇聯手一擊。所以,諸天一些實力超卓的高手根本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