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堂堂兵部尚書的史可法,文人雅士中的佼佼者,在士林之中也是頗有名望,
此時面對著弘光皇帝交給他的任務,他卻是拿不下來,還被弘光皇帝當面斥說把差事給辦砸了,這讓史可法很是感到沒有顏面。
“皇上,定王手下大將目無王法,驕橫跋扈,臣費勁唇舌,用盡心思,卻也不能將之感召,此等狂徒,實乃是無藥可救啊!”
見史可法承認把差事給辦砸了,還在這裡抱怨,弘光皇帝很是失望,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
對史可法一句安慰的話語也沒有,只是不耐煩的揮揮手,讓他下去。
史可法叩謝天安後,便是一臉羞愧的退了下去。
“伴當,召阮大鋮覲見。”
這時候的弘光皇帝見史可法不堪用,只能是將那阮大鋮再度召來,向他詢問。
不多時,阮大鋮便是在陳公公的引領下,進來了。
待得阮大鋮見禮過後,弘光皇帝便是急不可耐的對阮大鋮道:“愛卿,史可法空有其表,竟然是負了朕的期望,如今愛卿以為朕當如何?又該選派何人?”
這個結果幾乎也在阮大鋮的意料之中,所以阮大鋮沒有過多的驚訝,
聽罷,阮大鋮鎮定道:“回皇上,史大人不行,便只有召堵胤錫堵大人前往了。”
“愛卿,定王麾下大將驕橫異常,史可法貴為兵部尚書,尚且被他們不看在眼裡,這堵胤錫能行嗎?”
因為這史可法已經是吃癟了,弘光皇帝自然非常擔心堵胤錫能不能勝任。
而且前翻阮大鋮給出了堵胤錫和史可法兩個人選,並且還把堵胤錫排在前面。
但是弘光皇帝卻決定用史可法,若是最後證明堵胤錫能用,那豈不是說他弘光皇帝識人不明。
所以這時候面對著堵胤錫這個候選人,弘光皇帝不禁是提出了質疑,為的當然是希望阮大鋮可以另外再提出一個候選人來,這樣他就可以避免難堪了。
弘光皇帝的小心思,那如何瞞得過阮大鋮,在他面前,弘光皇帝和一個孩童無異。
但是阮大鋮並不打算遷就弘光皇帝,再另外尋候選人。
一來放眼整個朝堂,已然是沒有比堵胤錫更加合適的人選,再選派人,極難。
二來自己不但要給弘光皇帝辦事,還要辦成事,這才能得到弘光皇帝的重用,要是再選派人選,卻是無用功,那豈不是說明自己的能力也不行。
於是阮大鋮沒有過多的思量,便是對弘光皇帝道:“皇上,堵胤錫堵大人一身正氣,視家國天下於己任,有長者之風,這才是震懾住定王,繼而有了如今這名滿天下的名聲。
現在放眼朝堂,臣已然是找不到比堵大人更為合適的人選,還請皇上三思!”
弘光皇帝見阮大鋮這樣說了,也是不好再說什麼,於是對身邊的陳公公道:“伴當,擬旨,命堵胤錫暫緩河南之事,接旨之日,即刻啟程前往山東濟南,接管定王兵馬。”
說完,弘光皇帝自言自語道:“希望堵胤錫不要再讓朕失望了。”
河南,開封府,城外。
這時候的堵胤錫正在開封府府城祥符縣城外,和黃得功的大軍對吳三桂進行包抄的準備。
原來堵胤錫奉命出任黃得功監軍後,便是一路跟隨黃得功大軍來到河南,來對付吳三桂。
一開始,堵胤錫對吳三桂並沒有直接用兵,而後幾番書信,勸降吳三桂,希望吳三桂改邪歸正,重歸大明。
但是現在的吳三桂自從脫離清廷自立後,也是漸漸品嚐到獨掌大權,操持生殺的滋味,這使得他越發的沉迷其中,不得自拔。
所以面對堵胤錫的勸降,吳三桂一點也不動心,只是將書信丟之了事,連回應都懶得去做。
見吳三桂無半分悔改之心,堵胤錫知道勸降已經是不行了,於是和黃得功悉心謀劃,最後對吳三桂展開了軍事打擊。
在堵胤錫和黃得功的聯手緊逼下,吳三桂新近招募的大軍竟然是不堪一擊,幾次大戰下來,竟然是死傷過半。
最後無奈之下,吳三桂帶著自己的本部兵馬關寧鐵騎,還有那僅剩的新軍,共一萬五千餘人,全部退入開封府城,
吳三桂希望幾番戰敗後,可以在府城修養一下,以期再戰。
“哈哈哈,,,堵大人,這吳三桂狗賊死期將至啊!”
將吳三桂逼入城後,在堵胤錫的建議下,黃得功命大軍在城外深挖溝壑,意圖將吳三桂困死在裡面,到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