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可見多爾袞對多鐸的信任。
古人打仗,人數一多,便會將大軍分為前軍,中軍,和後軍,以便於指揮,即便出事,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其實,這前中後三軍還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其實在前軍之中,他又細分了前中後三軍,畢竟這前鋒大軍也是幾萬人,不可能幾萬人同時行進和後退,所以很自然的,他們也要細分,以便指揮和排程。
只不過他們之間的間隔相對於整個大軍方陣來說,要小的許多。
不但這樣,前軍的前軍他又細分了前軍,中軍和後軍,直到細分具體到某一支小部隊的時候,走在前面的人,不過只是百餘人的小隊伍而已。
同理,大軍的中軍和後軍也是如此。
這便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某一場規模宏大的戰鬥中,某一支數百餘人的小部隊拼死抵抗,抵擋住了某大軍多少多少天的事蹟。
有的人可能就想不明白了,怎麼區區幾百人,可以抵擋得住一支數萬大軍的腳步,這便是原因了。
因為這數萬大軍不可能全部都調過去打這幾百人,真正在打仗的,不過也就是前面的幾百人幾千人,然後打累了,換一撥人接著打。
此時的多鐸可謂是意氣風發,自信滿滿,並且還躍躍欲試,急不可耐。
這也不奇怪,要知道前番多爾袞命他領數萬大軍屯駐于山東邊境,以此希望可以逼迫李起主動提出離開京城,激化李起和弘光皇帝之間的矛盾,
讓弘光皇帝猜忌李起。最後希望可以借弘光皇帝的手,把李起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