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十里長亭,此時的長亭已經是人山人海。
在長亭前,以馬士英為首的一眾官員正在這裡恭敬的等候堵胤錫。
原來堵胤錫人還沒有回到南京,但他的名氣卻早已經是在南京城傳開,那“定王三難堵胤錫”的故事更加是被說書人改成了橋段,在茶館街攤不住的說唱。
在這橋段裡,堵胤錫成為了一個大義凜然,一心只為保護皇帝尊嚴,保護朝廷體面的大忠臣,和定王李起來了一番精彩的鬥智鬥勇。
因為堵胤錫的形象對於弘光朝廷來說是無比正面的,再加之堵胤錫又確實是辦成了事,所以弘光皇帝龍顏大悅,對堵胤錫的成名自然也是樂見其成。
弘光皇帝都這個態度,堵胤錫便是想不出名也不行了,所以這時候的堵胤錫已經是名滿京城,名滿天下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長亭前不但是有馬士英等一眾官員,邊上還有數以千計的百姓,他們也是個個翹首以盼,只為早點見到這個說書先生嘴裡活著的大英雄。
“來了,來了。”
當堵胤錫的隊伍出現的時候,頓時便是引來來一陣的騷動,許多等待的百姓甚至要對著堵胤錫的隊伍跑過去了。
不過好在這裡保護一眾官員的明軍士兵也是不少,他們這時候也是被馬士英指派來維護秩序,以免發生擁擠踩踏,傷了自己就不好了。
待得堵胤錫到了近前,馬士英爽朗的大笑幾聲,帶著一眾文武官員上前幾步,拱手道:
“堵大人,此番堵大人力諫定王,痛陳定王過失,終使定王幡然悔悟,誓言效忠我皇,這盡是堵大人之功,堵大人真是功高蓋世啊!”
馬士英說這話的時候,言語雖然是熱情,字裡也是奉承,但是這眼神裡面卻是難掩嫉妒之心。
這一番他舉薦堵胤錫去山東面見李起,原本以為李起是不會向弘光皇帝臣服的,至少不會臣服的那麼容易。
所以他還以為堵胤錫此去,估計十有八九是要被李起殺了洩憤。
為此,馬士英連給堵胤錫的悼詞都寫好了,就等著堵胤錫的噩耗傳來,也好派上用場。
哪知道最後等來的卻是“定王三難堵胤錫”的故事。
開始馬士英還以為是小老百姓的誤傳,直到後來被證實了,馬士英才不得相信這一事實,同時在心裡也是萬分的悔恨,
心說早知這樣,自己就應該親自去走一趟,那樣的話,出名的就是自己了。
不過後悔已經是來不及了,在面對極度興奮的弘光皇帝,他馬士英也是不得不說起了堵胤錫的好話,為堵胤錫添磚加瓦。
馬士英一帶頭,一眾官員也是跟著一個個的馬屁哄哄。
“不錯不錯,此番若不是堵大人應對如流,處變不驚,定王也不會這麼容易向皇上臣服,堵大人之功足以載入史冊啊!”
“是極是極,堵大人憑著一己之力,說服定王十萬大軍來歸,實乃是千古一大佳話啊!”,,,
堵胤錫見一眾官員如此,趕緊是一臉惶恐模樣,道:“諸位大人切莫如此說,定王殿下本就心向皇上,這才是對皇上起誓效忠。
此,並非下官之能,實乃是全賴皇上恩德普照日月,澤被蒼生啊!”
“哈哈哈,,,堵大人就不要謙虛了,你看,這萬千百姓都是來迎接你的啊,堵大人這般的名望,真是看的我等同僚好生羨慕啊!”
馬士英一邊說著,便是一邊指著那遠處被士兵攔著的一眾圍觀百姓,羨慕的對堵胤錫說道。
這時候不光他馬士英羨慕堵胤錫,在場的哪一個官員又不羨慕呢?
這般的名望,堵胤錫飛黃騰達已是不遠了。
堵胤錫順著馬士英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一眾百姓個個皆是對自己投來了敬佩崇拜的目光,心裡不由得也是一陣激動。
激動之下,堵胤錫緊走兩步,對一眾百姓道:“鄉親們,堵胤錫在此謝過鄉親們的厚愛,堵胤錫受之有愧啊!”
這樣的場面堵胤錫一路上也是見了許多次,只是之前的場面沒有這麼大而已。
一眾百姓見堵胤錫對自己拱手施禮,不由得對堵胤錫更加是好感大增。
“哎呀,真是好官啊,還對我們行禮呢,不像別的官員,對我們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樣,看著就來氣。”
“誰說不是呢,怪不得這堵胤錫被定王敬重,這都是他的人品折服了定王啊。”,,,
在一眾官員和百姓的熱烈迎接下,最後堵胤錫進了南京京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