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三皇子又如何?兩撅名王又如何?在朕的面前,還不是匍匐在地,口稱萬歲!”
“平身,皇侄免禮。”
“謝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侄,聽聞你在思宗皇帝殉難,京都失陷後,便是化名而出,逃脫大難,而後以“李起”之名潛以民間,時遇良機,得逢良將,最終起兵伐清,兩撅名王,皇侄如此,朕心甚慰。”
要說皇家的孩子那就沒幾個是白給的,縱然從小生下來就是當豬養,但是弘光皇帝的聰明還是不錯。
剛才的一番話,雖然都是實情,但是這一番說下來,卻是給人以別樣的感覺,
你定王朱慈炯,在先帝,也就是你的父皇殉難的時候,你不在身邊陪著。
京都失陷的時候你沒有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卻是不顧父母手足,一個人偷偷跑了出來,你好意思嗎?
逃出後,你又是不敢舉起大旗,反而是化名躲藏在民間,最後得了空子,遇上了一些干將,這才敢起兵反清,
雖然戰果看著厲害,不過也只是時勢罷了!
一眾大臣見弘光皇帝這樣說,自然也是很快聽出了話裡的意味,知道弘光皇帝這是在刻意淡化李起的能力和功績,而且還試圖給李起帶上不忠不孝的帽子,
大臣們心裡不由得便是對弘光皇帝不能容人的氣度,感到失望,對李起也是分外同情。
不過同情歸同情,卻是沒有人站出來給李起說上句話,畢竟這是皇家的事,朱家的事,身為臣子的,盡本職就好,別的不必摻合,也不能摻合,更不敢摻合。
不過事事總有例外,那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史可法倒是一副書生氣度,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深度,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
見弘光皇帝這樣說,不等李起答話,他便是站出來對弘光皇帝道:“皇上,昔日闖賊攻陷京城,百官大亂,萬民大亂,定王殿下能夠安然逃出,已然是蒼天之幸,委實難於多作他求。”
身邊的李起見走出這麼個人來為自己說話,不由得是多看了幾眼,見他文質彬彬,臉龐四方,鬍鬚很是長而有彩,給人感覺很是正派。
李起心裡下意識的便是把這人也記下了,心說等下了朝,好好問問這官員是誰,敢這樣跟皇帝回話的,不是傻子就是直臣,不論你是哪一個,我這都要請你喝上幾杯。
李起感激,但是弘光皇帝卻是都要氣炸了!
見史可法這樣說,弘光皇帝不由得是眼睛噴火一般,都恨不得吃了史可法才好。
不過就算他弘光皇帝氣炸了腦袋,這時候也是不能發出來,畢竟身份體面還是要的嘛。
史可法抬眼一見弘光皇帝臉色鐵青,嚇得渾身一個激靈,感覺似乎自己說錯了話,不由得是拱手告罪,而後不等弘光皇帝發話,便是慌亂的退回了本班,
心情忐忑慌亂之下,退回本班的史可法還用衣袖擦拭了幾下腦門的汗珠,可見這也是個衝動的人,做事之前也沒有細想。
細想之後,又是覺得害怕。
李起見弘光皇帝這樣,趕緊道:“皇上對臣過獎了,臣哪裡有什麼兩撅名王的本事,那都是手下人做的,臣不過也就是當個旗幟立在那裡,別的,臣卻是不懂了。”
說到這裡,李起還不忘添油加醋,一頓自汙,
“不敢欺瞞皇上,當初闖賊破城的時候,臣也是嚇的要死,深怕會陷於亂軍之手,於是臣再三央求父皇,要父皇把我送出城去。
只是沒想到臣是沒事了,但父皇卻是,,,卻是,,,哎,至今想想,臣真是枉為人子啊!”
說到這裡,李起不由得便是一陣的傷感,畢竟說到崇禎帝,李起的身體本尊朱慈炯也是有感情在的。
李起這樣說,那也是沒辦法,一來是為了給剛才的那個大臣解圍,
二來也是李起深深的感受到了弘光皇帝的敵意,剛才弘光皇帝的話,那便是在偷偷偷換概念。
對此,李起只得是聽之,認之,
你是皇帝,為了天下,為了大局,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真要看不慣你,我自然也就不會認你。既然認了你,就早已經是做好了受氣的準備,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弘光皇帝聽了李起這話,臉色還是緩和不少,不過就此把史可法恨死了,這卻也是改不了的。
“皇侄無須太過自責,思宗皇帝蒙難,這誰都是不想看到的,皇侄還是要節哀順變,別太過傷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