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見八旗大軍軍旗和韃子盔甲的花邊顏色,知道多爾袞以萬餘真韃子騎兵為主,四五萬蒙八旗、漢八旗為輔,一共約莫五六萬人馬,
這些韃子俱是騎兵,人人奔騰呼嘯著,這般衝鋒的場面著實嚇人,猶如排山倒海一般,腳下大地也是劇烈顫動。
若非是百戰老兵,光這場面就足以使人崩潰。
然而能夠被李起指派站在這裡的人,又豈是等閒。
這十萬大軍,其中有兩萬人是李起大軍的老底子出身,在李起還未做皇帝之前,便己跟隨李起南征北戰,可謂戰鬥經驗豐富。
而其餘人馬也是從九邊軍鎮當中抽調而來的精銳大軍。
這些人,人人皆是悍勇,而李起對他們待遇又是極為豐厚,
不論戰死,亦或是負傷,都是有與之相對應的安排,這樣的安排足以使他們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如此之下,他們自然是拼死一搏。
其實說句良心話,大明衛所兵戰鬥力確實不行,但是九邊軍鎮的官軍在實力方面,其實是不差的。
差就差在豬隊友的身上。
在大明與八旗韃子的歷次戰鬥當中,許多仗都是大明九邊官軍在人數不佔優的情況下打的。
而最後戰敗的原因幾乎也都是因為友軍不配合,打到一半,往往就偷跑走了,以招致慘敗。
這樣的戰鬥屢屢出現。
不但如此,攻城之戰也是如此,八旗大軍攻陷大明的城池,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裡應外合拿下的。
城內都是有商人或是早已買通的將軍,士兵,奸細。
這些人和韃子裡應外合,偷開城門,使得守城之戰前功盡棄。
若是沒有這些內奸,也沒有豬隊友的神助,那麼其實大明九邊官軍在對韃子的戰鬥中,表現一直都是可以的。
就比如當年渾河血戰的白桿兵,就曾以數千人殺死殺傷數千八旗韃子,
最後雖然白桿兵全軍覆沒,但是給予韃子的重創,到現在韃子也是記憶猶新。
一聽到白桿兵三個字,那也是腳發軟。
而白桿兵的戰鬥力其實在大明官軍裡面還不是最頂尖的。
由此可見,大明官軍的戰鬥力其實並不差,差的是沒有人配合。
而現在這友軍打到一半就偷跑,還有內奸裡外勾結,這樣的事情已經不存在了。
在李起嚴厲的賞罰制度下,手下士兵將官人人皆是奮勇敢戰,
一眾大將,李定國,嶽來,戚正,黃廷,郭雲龍等人無不是悍不畏死,一心報國。
這些人,他們見到韃子都恨不得去拼命,
如何又會像明末時期的那些將領一樣,為了儲存自身的實力,而選擇避戰,丟棄友軍不顧,這是不可能的。
若真要出現這樣的情況,誰都知道李起絕對不會手下留情,即便是最信任最親近的將領,李起也會將其正法。
在公事大事上,李起一直是不含糊。
而至於裡外勾結,那就更是想都不要想。
裡外勾結大多都是商人所為。因為商稅的推行,對商人都實行了嚴格的登記制度,
這使得朝廷將這些商人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
錦衣衛每每到了大戰之時,便會提前將有可能裡外勾結的商人盯上,
不論是誰,只要稍有異動,立即便會被錦衣衛察覺,而後被逮捕問罪。
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震懾下,商人逐利,但也惜命,自然不會做這出頭的鳥,
畢竟做商人的誰也不是傻子,不是嗎?
此時,面對如排山倒海一般奔騰而來的八旗大軍,李定國氣定神閒,眼中光芒越聚越是銳利。
“唏碎瓦大,可里亞哈,,,”
一陣嚎叫,這些韃子在馬上嗷嗷亂叫,現在很激動,很熱血。
很顯然,這奔騰的氣勢也是將他們感染,使他們原本軍心士氣不足,這時候也是恢復了不少。
因為在他們眼中看到了戰功,看到了金銀賞賜。
用五萬大軍的騎兵來衝擊十萬人的步兵,這樣的衝鋒在歷次戰鬥中從未敗過。
儘管此時他們也知道明軍不一樣了,但是想想自己這邊五萬騎兵來衝擊他們十萬步兵,他們的信心又回來了。
這還只是現在,如果放在十幾二十年前的崇禎帝時期,別說五萬騎兵衝擊十萬步兵,便是五六百騎兵衝擊十萬人的明軍步兵,他們也是照樣個個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