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大殿,李定國鄭重對李起單膝跪地,朗聲說道“末將李定國聽旨。”
李起目光炯炯的看著李定國,認真說道:“朕加封你為討賊大將軍,全權負責征剿李闖大軍,嶽來,郭雲龍皆受你節制。望你不負朕望。”
李定國一聽李起將如此大事交託給自己,頓時只感到渾身熱血澎湃。
李定國一直都向往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他早已習慣了戰場的氛圍,以他的才能,讓他做一個侍衛統領,試問他又如何甘心?
他的心思自然也瞞不過李起,對於李定國,李起本就沒打算一直把他放在身邊,畢竟像這樣的人物放在自己身邊實在太可惜了。
在這樣一個亂世,一個李定國可頂十萬雄兵,李起自然是要把他放到戰場上去,讓他為自己披荊斬棘。
“李定國接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定國毫無扭捏,直接便是鄭重抱拳,聲若洪鐘的答應了,而後便又暫時退到一旁。
李起又是將目光看向堵胤錫和戚正兩人。
“堵胤錫,戚正聽旨。”
“微臣聽旨。”“末將聽旨”
堵胤錫,戚正兩人鄭重李對起跪地叩首。
“你二人留守京城,堵愛卿為主,戚正為輔,朕給你二人便宜行事之權,京中若有人圖謀不軌,上至皇室宗親,下至黎民百姓,你二人皆可行先斬後奏之權。”
“微臣接旨。”
“末將接旨。”
堵胤錫和戚正兩人在前翻李起出徵四川,征剿張獻忠的時候就已經彼此配合,留守京城。
所以他們對於這種事情也是配合默契,李起自然也是放心大膽地將這樣的重擔交到他們的肩上。
兩個人,一個是經過了歷史檢驗的,現在也是和李起心心相惜。
另一個是自己過命的兄弟,是自己絕對可以信任的人,京城交到他們手中,李起完全可以放心。
而後李起又是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命令戶部準備大軍出征的錢糧,命令工部提供大軍所需的武器。命運兵部抽調京畿之地以及周邊省份能夠抽調的精銳兵馬。
一連串的命令下達,整個大明帝國中樞便是有如上了發條一般,瘋狂的運轉起來。
此時的大明帝國已經越發的在恢復往日高效的運作效率,雖然這效率還不能和鼎盛時期相比,但已漸漸開始向世人展現了他的獠牙。
三天之後,李起攜帶五萬大軍直奔山海關而去。
京城百姓得知李起這個大明皇帝將再一次的御駕親征,人人都是激動莫名,紛紛走上街頭為李起送行。
自古以來御駕親征,那都是一件極其鼓舞人心的事情。
試想一下,連皇帝都跑去打仗,都親身赴前陣了,那些將軍和士兵還敢不賣力嗎。
並且御駕親征也同時給人以強烈的心理暗示,那就是這場戰爭絕對會贏,要不然,當皇帝的他敢親身犯險嗎。
儘管御駕親征失敗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不說別的,土木堡之變那也就是這百來年的事情,自然也是有人知道,也有人記得。
但是御駕親征失敗的例子畢竟是少數,尋常老百姓又怎會放在眼裡,他們看到的永遠是大多數的例子,那就是御駕親征絕大多數都是贏了的。
大軍行進在通往山海關的官道上,李起還是如以前那般出征一樣,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身上穿著漆黑森森的盔甲,帶領著大軍一路前行。
夕陽下,那金黃的陽光照在李起的身上,彷彿是給李起身上披上了一件金黃的披風,很是耀眼,很是奪目,很是令人敬畏。
這樣的英雄風采被後面馬車裡面的吳紫萱看到,眼睛裡面盡是對李起的崇拜和敬仰,還有那無限的迷戀。
英雄,試問那個女人不喜愛英雄,特別是這個英雄的身上身負振興天下的重擔,這更加是一個救國救民的大英雄,
這樣的人,試問哪個女人承受得住,哪個女人又能不動心。
吳紫萱看著李起的背影,漸漸地,眼眶終於是溼了,還以為韃子來犯,李闖作亂,自己和李起的婚事又將耽擱。
可誰想李起卻是絲毫不為所動,竟然是直接將大婚儀式安排在山海關舉行。
這不但是李起用實際行動實踐對她的承諾,同時也是在向世人宣示強大的大明王朝已經回來了,他不再是那個任人欺凌的弱小了。
得夫如此,婦復何求。
這一刻,吳紫萱只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