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太看著徐氏,徐氏的話她有點沒聽清楚,但是大致她能明白,肯定是在幫著宋先生。 偏偏徐氏是個好脾氣的,平日裡對她十分尊敬不說,從來都是張嘴之前先露出笑臉,在她面前常常誇讚洛姐兒,總之跟徐氏說話一直很舒坦,所以在這時候,她也不好與徐氏動氣。 更何況,眼下確實有更重要的事。 楊老太晃神間,手裡的笤帚已經被徐氏試探著拿走了。眼看著這麼容易就將人攔下,徐氏心裡樂開了花,看樣子照著這麼慢慢磨,也不是沒有機會。 楊老太瞪了宋太爺一眼:“再亂說,下次我就拿燒火棍。” 說完整理衣裙,轉身向外走去,她得去城裡的幾個廟裡看看,那邊提前空了出來,準備在戰時安置老幼。 “吃了飯再走。” 宋太爺急著在身後喊。 楊老太卻不理睬,大步走了出去。 宋太爺不禁嘆了口氣。 徐氏看向宋太爺:“爹,媳婦追過去瞧瞧。” 說著她進了灶房拿走了幾張烙好的野菜餅。 宋太爺囑咐徐氏路上小心,自始至終沒好意思與媳婦對視,要不是今天機會剛剛好,他也不好意思將話說出來,這張老臉算是丟盡了。 不過宋太爺也不後悔,反而鬆了口氣,早就覺得應該將窗戶紙捅破,要不然咋能進行下一步呢? 等到打完了仗,那不又要各過各的了,他哪裡還能時時刻刻見到人?想要去趙家轉一圈,還得找各種理由,再說楊老太還有乳酪坊要忙碌,他就算過去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機會相處不是? 但要說他真的擔心楊老太再肯讓趙老頭進門,那也不是。楊老太這人心裡清楚著呢,從前一頭紮下去了,為了家裡得忍氣吞聲,現在走出來了,斷然沒有再不管不顧回頭的道理。 說清楚了,他也就踏實多了。 反正臉都不要了,頂多後面再跟得緊些,就像媳婦說的,她打就打,罵就罵唄,還能要了他的命不成? 心裡最要緊的事落了地,宋太爺一身輕鬆,剛好差役來接,他便跟著一同去衙署了。 …… 馮奉知再度兵臨城下,不知為何遙看興元府,他好像回到了剛剛出徵抵達階州的時候,那會兒他還勢在必得,準備一舉解決昌樂長公主,轉頭再收拾太師。 誰知道後來的事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這次帶著殘部再次面對昌樂長公主那面大旗,他不得不承認,今夕不同往日,他這次是孤注一擲。 而且心頭總有一絲的不安。 這次動手,他並沒有準備好,情勢卻不允許他再拖下去了,他收到戰報,蕭煜的兵馬與吐蕃交手了兩次,每次都大勝,連斬吐蕃五員大將,連吐蕃王師也葬送了幾千騎兵。可見蕭煜還是從前那個豫王,武衛軍卻比當年更添了氣勢。 被壓制太久了,總算有再次歸來的一日,所有的不忿和怒氣全都發洩在戰場上。 他若是不能在這時候,在蕭煜身後動手腳,吐蕃就要支撐不住。等西北徹底穩住了局面,蕭煜就會轉過頭對付他。 他知道昌樂長公主狡詐,趙洛泱也不是個善茬,興元府出現破綻也太“及時”了,這其中恐怕另有玄機,可他已經顧不得這些,比起等死,還是冒險動手,他選擇後者。 親眼看著趙洛泱帶兵離開,他立即看準時機圍城,如果動作迅速,等他攻破城池之後,趙洛泱得知訊息回援就來不及了。 “攻城。” 既然來了,就顧不得其他,霧氣還沒散去的時候,馮奉知已經下令攻城。 發起三輪攻擊之後,城牆下開始堆積屍身。 馮奉知也明顯感覺到抵抗逐漸減弱,再給他一個時辰,應該就會有進展。 然而,讓馮奉知最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 正在休整的隊伍突然出現了騷亂,一支兵馬不聲不響地出現在他們背後,大軍冷不防地遭受了偷襲。 當武衛軍騎兵衝入馮家軍陣時,馮奉知有種一切落定的感覺。 來了,果然似他想的那樣,這兩個女人早有所準備。 這可能就是宿命,馮家兩次陷害昌樂長公主,他兩次攻城都要栽在昌樂手中,但他沒那麼容易認命。 馮奉知上馬收攏被衝散的兵馬,親自與武衛軍拼殺。 馮六的人沒有來,來的是出城的那些武衛軍。 “他們是坐船回來的。” 上游下雨,水道寬,剛好行船。算算時間,他們應該與馮六交了手,然後再趕回興元府。 馮奉知忽然笑了,看來趙家那老頭兒,也沒起任何用處。 這次的馮家兵馬雖然被衝散,但沒有潰逃。被武衛軍追趕了這麼多日子,能逃的早就逃走了,留下的都是馮家的家將,絕對忠誠於馮奉知。 這些人心裡也清楚得很,馮家覆滅了,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與其被捉押入大牢等死,還不如戰死在這裡痛快。 武衛軍中人,對馮家也是恨之入骨,陷害蕭煜的是馮家,蕭煜重傷後不得不暫時躲避,馮家立即向武衛軍下手,這些仇恨和過往,留在這一刻清算。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