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1 / 4)

◇玉紅草◇

據說食它的果實會醉三百年,然後再醒來。《屍子》有載。

◇龍的分類◇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璃龍。《廣雅》有載。

◇蜮◇

生於山溪中。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所中之出發瘡,不及時醫治則死。《博物志(異蟲)》有載。

◇如何◇

大樹。三百年一開花,三百年一結果。花色朱,果實正黃色。高五十丈,葉長一丈,寬二尺多。果實有核,形狀象棗子,長五尺,寬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則味酸,用蘆刀切則味苦。食之則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神異經(南荒經)》有載。

◇畢方◇

木精,如鳥,青色,赤腳,一足(有說兩足一翼),不食五穀。見則邑有訛火(有說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為黃帝衛車之神鳥(有說為致火之妖物,俗稱火鴉)。《山海經》、《神異經》、《淮南子》俱有載。

◇彭侯◇

吳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樹,沒砍幾斧,突然有血出。樹斷,有一人面狗身(有說無尾)的東西跳出。太守說此為彭侯,殺了烹食,味道象狗。《搜神記》有載。

◇多即◇

形狀象狼狗。紅嘴紅眼白尾,一出現該地就有火災。《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白鹿◇

瑞獸,常與仙人為伍。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太平御覽》有載。

◇龍芻◇

草名。馬食之,一日千里。古語云’一株龍芻,化為龍駒。’穆天子嘗以此養八駿。有說為龍的口水所化。《訴異記》有載。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能捕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拾遺記》

◇蟲為◇

川水之精。一頭兩身,類蛇,長八尺,呼其名,可取魚鱉。《管子(水地)》有載。

◇藥獸◇

神農時,白民進藥獸。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傳的不明語言告之。獸就到野外銜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癒。有說黃帝叫風后整理其資料,傳後世。《芸窗私志》有載。

◇計蒙◇

人身而龍首,經常出現在有水之處,伴隨其必有禁書。(與後世傳說中的龍王很像,應為其原型)《山海經(中次八經)》有載。

◇海蜘蛛◇

生於海島中。如車輪般大,身具五色,吐絲亦粗,虎豹觸之亦不得脫,其斃而食之。《香祖筆記》有載。

◇麒麟◇

麒為公,麟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雖然很強卻不為害,謂之仁獸。祥瑞之物。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說文》、《禮記(禮運)》有載。

◇虎鷹◇

飛鳥。身大如牛,翼廣二丈餘,能捉捕虎豹。《墨客揮犀》有載。

◇照海鏡◇

圓形,圍長二尺餘,外圈紺色,似玉非玉;中間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見怪魚及一切礁石,以利迴避。《續子不語》有載。

◇龜寶◇

希世之靈物。嘗有海客得一如嬰兒拳大小之琉璃瓶,內有一寸長之小龜,在不停轉動,但瓶口極小,不知如何進去的。但立刻為眾龜所圍,不得脫,只得棄之,龜群方散。有識者稱其名龜寶,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於家,則必得寶藏。《虛谷閒抄》有載。

◇蠻蠻◇

鳥。形狀象野鴨,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要兩隻鳥合起來才能飛翔。它一出現天下就發大水。《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強良◇

嘴裡銜蛇,手中握蛇。虎頭人身,四蹄足,長手肘。《山海經(大荒北經)》有載。

◇玉桃◇

光明洞徹而堅熒,須以玉井水洗方可變軟食之。服之可長生不死。《訴異記》、《神農經》有載。

◇謝豹◇

為杜鵑之別名。但有一蟲亦名之。此蟲圓如球,類蝦蟆。見人就以前足遮頭,象害羞一樣。能鑽地,速度很快。但有時在地上聽到杜鵑的叫聲就腦裂而死。《蟲經》有載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鏡。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該泉和天地同,永無干涸之時。有說飲此酒者,與天地同壽。《神異經》有載

◇九尾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